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2.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愈来愈迅速的步伐正被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此,积极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反映、规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严肃课题。而无论是“亚洲四小龙”对儒家伦理吸收并运用于现代化的实践,还是作为一个民族对伦理文化的一脉相承,抑或是儒家伦理本身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的可能性转换,都告诉我们:儒家伦理虽非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如果我们能在科学地总结和批…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精神要义。“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即“和”文化包括“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儒家“和”文化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社会理想图式的丰富思想资源和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的经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首先 ,回到“经”的存在之初 ,探讨“经”从一个形而上的终极本体经由固定于言语文字的儒家经典降为一种形而下的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经学 ,以释放话语权力的方式进行着道德的规劝。其次 ,分析《文心雕龙》“宗经”主题对经学的阐释 ,即如何在“宗经”的名义下把儒家诗学从追求形而下的道德伦理转化为追求形而上的宇宙意识和终极意识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道德精神要义。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儒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和社会理想图式等丰富思想资源,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意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一开始就注重利用封建伦理纲常调整家庭关系,以稳固家族,达到社会的稳定。中国文人同时也把"家意识"引入文学中,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式来表现它。但“家意识”一开始碰上了“词”--这种初起时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的文学体式,便自然地被“放逐”了。通过考察宋词的发展过程,浅谈“家意识”在宋词中的隐去及其隐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儒家伦理是世俗伦理,它与世俗的结合或者它的世俗化进程有着合乎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自身特点的机制,这一机制是由政治、教育、民间信仰等共同组成的。传统儒家伦理的世俗化不是儒家理想的实现,这其中有着儒家伦理思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包含着对自身否定的因素。传统儒家伦理世俗化对我们当代的道德建设能够提供一些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同糟粕一起被丢弃,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与传统美德相脱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自己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素养,道德价值体系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优良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积捉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而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儒家伦理思想就具有这双重属性。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寓道德于教育并关注于世俗实际生活之德性的优良传统,又便于把教育原则具体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儒家伦理的精华应用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应用,是一项值得尝试、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阐明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入手,探讨了批判继承转换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大工业孕生的现代进步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本体意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基础;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参照系”。以实践需要为基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等作为原则。着重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在建立社会道德的信仰系统、社会公正机制和高度向心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运行的操作系统与程序中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严从根 《中国德育》2009,(3):20-24,33
一、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 曾经,儒家道德伦理及其教育在我国的德育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展开,传统儒学的血脉基本上被斩断,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和政治经济架构已经建立。随后,真正读过儒家经典、了解儒家伦理、践行儒家道德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开始认识到以儒家文化应对霸权的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竞技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竞技伦理教育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文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竞技伦理教育,应该在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分析,寻求传统道德与现实价值导向的联系,为中国社会主义竞技伦理体系的全面确立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使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强调个人服从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儒家的道德教育观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它压抑人性,束缚着人的理性发展.今天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增添了新要求但超高的要求仍存在盲目性和狂热性,我们的道德教育依然缺乏人性。人与社会,人是本,因此我们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应以人为本,克服盲目和狂热。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困惑。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风气、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责任感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疏离化”倾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存在着轻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其现实表现就是道德失范。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的“向历史”偏斜与“向道德”弱化,二是市场经济及其二重性文化逻辑的形影相随,三是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代价,四是消费文化与价值的畸形。要建构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新的道德体系,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的设计上,就应该立足中国国情与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追求、实现现代社会在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文化系统中,法与伦理是关系到法的制度、秩序与意义的基本问题。分析法与伦理的关系,可以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类型有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反映到法律与伦理制度上,体现出注重道德教化,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强制机制。因此,在传统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必然像韦伯所说的是“编纂的伦理规范,而不是法律规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给与中国思想文化以深刻长久的影响。儒家把个体人生同社会群体的进步及整个自然的正常演化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先秦儒家在时“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时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的信仰追求。科技发展与伦理滞后的现实,要求现代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儒学正好可以作为此时教育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融合了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秩序,是先秦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次要特点是伦理性。伦理标准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成为评价人事的重要尺度。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以“礼”为核心的伦理型政治,政事被归结为善恶之别、正邪之争。中国古代经济充满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主要体现在“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及其实践中;伦理道德学说成为学术的首要重心,政治学成为道德评判,文学强调教化功能,成为载道的工具,史学往往不以存史为基本任务,而以寓褒贬别善恶为宗旨;教育更以德育居首,知识的传授倒退居其次;哲学往往与伦理学相混融,主要是一种道德哲学,中国美学更具伦理色彩,等等。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专制统治提供思想基础,生长不出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精神。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从传统家长制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更新为现代自由平等的新道德体系,同样是中国社会转型中新陈代谢的必然。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并不照搬西方模式和东亚模式,而是充分体现世界现代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在当代社会里,继续以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为社会行为规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受到儒家伦理文化的长期教化和熏陶直接相关,它体现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精华和基本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两者是相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意蕴深刻,包含了推崇人际和谐的道德准则,恪守诚信的高尚人格,追求理想社会的执着人生态度,注重躬行修身的精神境界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