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2.
所谓虚拟陈述大致相当于西文中用虚拟语气构成的陈述。受古汉语语言和思维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虚拟陈述明显地比较拘谨;而现代作家受西文语法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开始较多地使用虚拟陈述。《围城》中虚拟陈述的修辞意义有三个方面。①提高了语言的阐释与表现功能。虚拟陈述在"事实"之外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实写"不能表达的东西,往往可以通过"虚写"予以补充。②有助于反映现代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叙事文学中引入与事实相反的假想、猜测,可以非常深入地反映现代人复杂的心理活动。③有效地创造了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在通过调侃与戏谑创造讽刺效果方面,虚拟陈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必须摒弃虚假文风,让真实回归,让真话回归,让真情感回归;学生作文,必须要写实、写虚、写生活;写真话、真情、真作文。下面就针对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真情感的兴趣和习惯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改前语】"责任",词义是分内应做的事。以"责任"为题的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宽泛,有的同学却感到无从下手。对初中生来说,宜写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这是一个大题、虚题,适宜"大题小做""虚题实做",写出贴近生活和表现自我的内容。下面这篇习作是议论文,出自初一年级学生之手,很不易,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果换一种思路和写法,在体现"真我"上下工夫,文章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正>虚实是我国古典美学术语。它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小说、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这里,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诗词的虚实美。所谓的实,就是诗词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艺术形象,即诗歌所展现的人、事、景、物等。所谓的虚,就是诗词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需经想象才能把握的审美内容,即非现实的人、事、景、物等。然而,虚不是无,也不是直观的有,而是指言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致、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等。宋代范唏文说:"虚者枯,实者塞。"如果诗歌只写"虚",就显得抽象,干瘪无味,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就显得堆砌,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虚写与实写应  相似文献   

6.
记“实”写“虚”是写作的两种基本能力。记“实”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它要求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这个目标是通过叙述、描写和说明等表达方式来实现的;写“虚”是指写出作者由于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是通过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虚与实是一种辨证的关系范畴 ,是指艺术创作中的虚构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虚与实和虚实的辨证关系 ,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国古代小说从其发端、演变到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 ,无不与此相关联。唐代传奇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开始 ,在此 ,小说不仅与历史分野 ,而且也从志人志怪的形式中摆脱出来。文人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 ,再也不是单纯的客观的述奇记逸 ,而是作家多通过有目的的选择故事以表达主观动机的有意创作了 ,唐代传奇由写鬼神向人世过渡 ,现实色彩比以前明显增强 ,其艺术创作方法表现为志怪与志人的融合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倾向并存的特点 ;既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又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是虚中藏实 ,实中有虚的表现方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9.
曲亭马琴史传类读本小说的成熟,和以《三国演义》为最高成就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三国演义》的忠义主题和经典故事桥段,被直接吸纳进史传读本《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叙事中。在金圣叹、毛宗岗、谢肇浙等小说评点家的影响下,曲亭马琴突破了《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历史叙事模式,将"虚实相伴""真幻结合""因文生事""以文运事"等叙事观念相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伪文化”现象泛滥,“新八股文”呈现燎原之势。在2007届的高考作文评改中,这种“虚、假、伪”的文风将一定会受到打压。然而,怎样把作文写“真”、写“实”呢?笔者认为,写好时评文,不失为使同学们摆脱“虚、假、伪”的文风,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的文风上来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曲亭马琴史传类读本小说的成熟,和以《三国演义》为最高成就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三国演义》的忠义主题和经典故事情节,被直接吸纳进史传读本《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叙事中。在金圣叹、毛宗岗、谢肇浙等小说评点家的影响下,曲亭马琴突破了《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历史叙事模式,将"虚实相伴"、"真幻结合"、"因文生事"、"以文运事"等叙事观念相融合,创造全新的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对记叙文的各种不同情况,作“记人为主”、“记事为主”这样的概括和描述不科学。大凡记叙文都要写人和事,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记叙文中“人”和“事”分割开来,说“这是记事的”,这是记人的”或说“谁主”、“谁次”。因为记叙文中的“人”靠“事”来表现;“事”以表现“人”为目的。记叙文中的“人”和“事”相辅相存,血肉相连,辩证统一。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哪件事没有人参加的,也没有哪个先进或落后的人物没有事实表现的。写“事”目的在表现“人”,  相似文献   

13.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采蒲台的苇》一课,选自著名作家孙犁的小说《白洋淀记事》,课文感情真挚激越,感染力强.乍从题目看,貌似写景物,其实写苇是虚,写人为实,写白洋淀人民抗日的英勇事迹.借物赞人,寓人于物,人托物志,相辉交映,这是作者的妙笔.为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循着以上理论脉络,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三大策略:策略一:在“真交际”中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真交际”指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进行的有一定目的的书面或口头的往来接触活动。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虚与实”在写作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是看得见、摸得着、具象显形的人和事物;“虚”是抽象的,需要想象和模拟才能感知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见识和意蕴等。好的作文在生动感人的事实叙述之外,讲求灵感闪现和顿悟发掘,这样行文才能境界超脱高妙、令人激赏。山之气质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气韵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人之精神写不出,以领悟写之。领悟是什么?领悟就是“实”化“虚”的认识和发现,是“虚”处穿插“实”的作文秘诀,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心灵收获,  相似文献   

17.
虚写即抽象地写;实写即具体地写。写作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写,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8.
借鉴小说修辞学理论、叙事学理论探讨新官场小说《边界》主人公———政府官员王希圣在事实轴和伦理轴上叙事的可靠性。王希圣在事实轴上的可靠叙事使得他的话语具备了权威性,在伦理轴上叙事的不完全可靠则与他脱离险境后的表现形成对比,话语欲求的巨大反差使得小说叙事产生了张力,充分展示了叙事话语塑造人物形象、考问官场政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描绘出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其艺术空间虚灵、律动,呈"空灵"之美。表现为:一是疏处走马,突出"空"。善写广阔的背景,叙事注意留白;二是蹈虚蹑影,突出"灵"。离形得似,重写对象的神气和观者的主观印象。语言简约,尽量少写;三是布局上写"势"。借鉴了"欲露还藏,欲放还忍"的古典绘画原则,强调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注重小说的走向,展示生命的韵律。  相似文献   

20.
时事小说是中国章回小说发展到明末清初,从历史演义中衍化出来的一个创作支流.它强调当代人写当代事,在当时刊行,内容以反映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为主.时事小说的题材繁富芜杂,而以明末时事为主,兼及果报迷信、人情世态、命运际遇等内容.其在思想上表现出表彰东林,指斥阉党;歌颂抗清英雄,反对外族侵略;切责明末政治,诅咒农民起义,同情和怀恋崇祯皇帝三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