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京林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为例,从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着手,提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策略,包括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组织架构以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以期为新时代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程林 《江苏教育》2012,(27):35-37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专业项目课程课例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校农林专业部以项目课程课例教学研究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从2009年开始,农林专业部紧紧围绕"以课例教学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及石景山区“打造首都CRD,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现统领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倡教育服务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新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发展,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区把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现代标准化学校达标标准,作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扩张的价值定位局限,确立以根据农村学生升学、务农、务工的分流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再造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要发育为“农村课程”,以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5.
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教育专业研究生文凭项目(PGDE)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其培养目标与苏格兰教师职业标准基本一致,其基本课程模块包括教学与实践学习模块(PPL)、教学与课程模块(P&C)、教育研究模块(ES),并以实践学校的评估和指导教师的报告作为基本的评估要素。苏格兰教育专业PGDE项目为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教育专业研究生文凭项目(PGDE)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其培养目标与苏格兰教师职业标准基本一致,其基本课程模块包括教学与实践学习模块(PPL)、教学与课程模块(PC)、教育研究模块(ES),并以实践学校的评估和指导教师的报告作为基本的评估要素。苏格兰教育专业PGDE项目为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7.
所谓“校本在职教育”,教师在职教育研究小组研究者埃文斯 (T. K. EVANS)认为,“就是学校自发的在职教育”,它源于学校课程的需求和计划。我们所研究的校本在职教育是指以本校发展为本,为实现本校的办学目标服务,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本校师训资源功能的教师在职培训。研究资料表明,采用“以学校为中心”或称“以学校定向”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可以加强学校管理和促进学校改革,如果学校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教师合作,还可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形象。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了“以…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何种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技术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高职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教育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弄清楚高职教育应该做什么。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至少具有五大功能,即:人才培养功能、终身教育功能、技术创新功能、资格认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政府统筹、校企合作、学校自主办学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中等职业教育在功能、内涵、输出等各方面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不谐调和不同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体制、课程等诸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载体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以实现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为出发点,以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为着眼点,以人力资源开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课程改革要以教育为本,不能以职业培训为本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面向的主体是经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相似文献   

12.
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教育学院专升本课程改革思考李辉,洪祥生课程是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等的总称。课程的设计是以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而培养目标的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以教育就是服务为理念,以人本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管理为基本形式。以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民主化为特征,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粗放型、经验型管理体制的束缚,在科学分析学校办学体制、规模、结构等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创新,重新定位学校功能,实现学校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形成完整的、闭合的、互动的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权力下放显示了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趋势以及对教师专业权利的重视。然而,我国课程权力下放远未实现它所背负的期望,教师的课程权利意识还相当薄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学理论视域下的“专业”是学业门类、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的组织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专业”涵义以专业的设置主体、划分依据、培养目标和组织形式为基本内容,其特征是以职业岗位划分为依据、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或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专业设置、专业评价与专业管理是当前高职教育专业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集体有极大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凭借。因此,在当前正在如火如茶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在转变课程观与学习观.转变教师观与学生观的时候,必须探讨应当如何构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切实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以期使每个学生通过班级学习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成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奋发有为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灾难教育的开展应该注重依托课程载体,整体规划学校层面的课程框架,精心设计具体的灾难教育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在灾难场域中展开专业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学理论视域下的"专业"是学业门类、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的组织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专业"涵义以专业的设置主体、划分依据、培养目标和组织形式为基本内容,其特征是以职业岗位划分为依据、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或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专业设置、专业评价与专业管理是当前高职教育专业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构建合理的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进程的总体安排与初步设计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 ,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1 ] 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一般反映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中 ,而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又体现在课程中。高师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结构 ,为高师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或“蓝图” ,而实验教学过程结构和师生关系结构 ,正是这一“蓝图”具体实施的呈现。所以 ,只有在实验课程教材结构上体现科学素质培养的计划性 ,才能保证科学素质培养目的的实现。高师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从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人文类通识课程的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以此优化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