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对企业的对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外宣翻译在词汇、语法、文化内涵层面均存在问题,"胡译乱译"现象严重。关联—顺应翻译模式对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大帮助,在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外宣资料翻译问题将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赵静倩  吴帅  龙明慧 《海外英语》2013,(9X):166-16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中国各大企业奉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大企业的外宣翻译更是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的平台,是吸引海外消费者、扩大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企业外宣翻译研究,要么是对外宣翻译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阐述,要么是从微观词句层面对技巧和策略进行探讨,缺少从宏观到微观对语篇的全面关注。因此该研究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从外宣文本的宏观内容结构出发,再到微观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浙江省地区企业简介及其外宣英译文为语料,结合外宣资料自身特点,以及中英宣传资料语言风格,行文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外宣翻译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指导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旅游外宣资料有其特定受众与特殊目的,因此,此类翻译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上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及其针对的读者群,指出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招揽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利杰 《文教资料》2011,(23):46-47
企业外宣网页作为一种特殊的宣传方式具有服务国外受众的特殊性。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了部分中国企业外宣网页在语法、文体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从事企业外宣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红 《文教资料》2007,(4):157-158
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篇类型、预期功能等决定了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的翻译标准已无法适应其灵活性。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企业外宣资料英译中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中、英企业外宣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企业外宣资料英译时为了达到译文的预期目的,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译员的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探求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认为,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四大基本素质是:高深的政治水平,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许多困难,翻译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其三大法则,结合外宣翻译中的实例,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了政府文件、旅游资料、企业宣传资料等各个领域中的翻译活动。文化空缺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提出,此后便有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本文从外宣资料的翻译出发,对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造成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重点探讨目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对文化空缺进行重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对跨文化交际及外宣翻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丽艳 《考试周刊》2013,(20):24-26
相对于传统的等值理论来说,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冲破了原文的束缚,提高了译者与读者的地位。根据这一翻译理论,可从语内因素、语外因素与文本类型三方面例证与得出评估企业外宣的翻译质量的三大标准:准确通顺、顺应译入语文化、宣传语气充分。还可从四种翻译问题:语用类翻译、文化类翻译、语言类翻译、文本特有翻译着眼,评价企业外宣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宣传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对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意义重大,而外宣翻译则在对外宣传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理论上不成体系,外宣翻译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无法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需要,笔者认为外宣翻译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作为翻译工作者,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义的外宣和狭义的外宣,并结合外宣翻译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外宣"一词的英译,然后根据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对比分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对外宣传中不仅要推广其产品及服务,更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以增强国外市场的信任,从而为自身谋求更好的发展;而企业想要对外宣传,翻译又是重中之重。通过对比研究,从语篇重构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进而完善我国的企业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66):24-25
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中国希望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自我",国际社会也有了解中国的热切需求,翻译活动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外宣翻译是一条沟通两者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展开外宣翻译研究尤为必要。本文探讨了外宣资料翻译的重要性及其翻译原则,以期能够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湖北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湖北外宣翻译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荆楚文化并未得到有效传播。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外宣翻译呈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对外宣误译实例进行溯因,提出湖北外宣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即一名合格的文化旅游翻译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和“名副其实”这两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异化与归化策略,并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完成湖北外宣翻译的根本任务,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传播荆楚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视角对仰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在功能派目的论指导下,坚持读者至上、译有所为的原则,润物无声地实现外宣翻译中文化身份的构建,真正实现仰韶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康巴藏区,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康巴藏区的外宣翻译存在着政治意识、形象意识和精品意识淡薄,外宣翻译人才缺乏,外宣翻译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大力培养优秀的外宣翻译人才,建立康巴外宣语料库,加强翻译出版多方合作,力推外宣精品是改善该现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瑜琳 《海外英语》2012,(9):188-189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外宣资料的翻译,实现预设的翻译目的,有着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该文结合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具体阐述广州亚运会外宣材料中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