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集中了布热津斯基批判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国内学者对该书五大核心观点,即“俄(苏)社会主义移植论”“大简化理论”“商业共产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衰亡论”开展了批判研究。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概貌,是我们回应这种批判的反面教材。综合考察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要么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无知,要么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要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和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连绵不断的危机和抗议活动,已经使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批驳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中杜撰的“移植论”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攻击,指出:只要是科学直理,就能超越国界,地区,就可以移植;20世纪众多国家纷纷“移植”共产主义学说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决定的;共产主义学说产生的根源,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对典型国家的考察,对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吸收及其实践性,群众性,使共产主义学说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是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表达。本文拟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出发探讨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等基本观点进行的批判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西方"末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题",而该论题只适用于纯哲学的理论领域。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科耶夫对黑格尔片面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误解了其本义,将论题政治化,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的背景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即是历史的终结,而后写成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目的在于进一步宣扬西方中心论,其本质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只有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为基础,从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等方面批判福山的错误言论,才能凸显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后代人权利论批判》一书逻辑严谨,观点明确,是对后代人权利理论进行的集中批判,也是对公民环境权理论进行批判的一种学术承接。挑战了当前影响和阻碍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与发展的后代人权利理论,并指出了环境保护的正确法律路径,体现了青年学者不唯学术权威是从而"于无疑处见有疑"的学术品质以及对环境法本质的准确把握,对环境法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哥达纲领批判》系统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铁的工资规律、依靠普鲁士国家帮助工人建立生产合作社、争取普选权来实现社会主义、农民等是反动的一帮等谬论,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一般特征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冲突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这种观点遭到了以巴伯、布鲁克和康托尔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广泛质疑与批判,反冲突论思潮盛行一时。不过,当代反冲突论在批判过程中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使在今天,“冲突论”在一定的意义上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出场逻辑,它源于哲学意义上的革命性批判,成于对现代性及其趋势的理论阐释,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并实现了对它的实践性超越,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小康社会建设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批判现代性的先驱者,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核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后果是人的普遍异化,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一大"前后,陈公博对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是有一定贡献的。在中共"一大"前,他参与创办《广东群报》,在广东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广东群报》为主阵地,积极参与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为工人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积极撰写文章并亲自投身到工人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中;他还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南方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活动家;由陈独秀提名代表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后,他负责广东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但他次年即宣布脱党并被开除党籍。后又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留下了无法洗刷的历史污点。  相似文献   

13.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指称论是西方语言哲学家首先提出并加以说明的意义理论之一。本文将对弗雷格和罗素的指称理论的基本观点加以陈述,分析罗素在指称理论上对弗雷格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史华慈的成名和代表之作,虽然已经历了60年的历史考验,但这部西方关于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研究著作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当时美国反华反苏的历史大背景下,史华慈继承其师费正清的主要思想理论,首先反驳了大批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受苏联所控制的假设,然后同时创造出“毛主义”一词一一这在他的这部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与具体的阐释。因此《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这本书及其思想在客观上不仅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更大大推动了西方中国问题研究实质性的进程,为海内外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7.
詹姆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以反元叙事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展开总体性分析,这使他在国际学界备受争议。本文紧扣理论思维和实践政治两大维度,从"为总体性正名"、"马克思主义诠释学"、"认知测绘美学"、"全球化及其抵抗策略"四个方面,对詹姆逊重建总体性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批判解读。詹姆逊在总体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有所发展,但他对"主体"等哲学范畴的理解,多少偏离马克思主义而近于后现代主义;这使他的文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了悲观主义迷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闻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伴随着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创立者,列宁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新闻事业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系统深入地分析和回答了有关新闻工作的种种问题,其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喉舌”论、党性论、群众论、导向论和艺术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论争历史逻辑的考察梳理,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杨献珍提出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经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和客观真理性,而"单一经济基础论"则表现出理论错误并给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造成危害。肯定"综合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无知论是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的哲学基础,它断言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存在或然性,不能把握全局性变化,也无法做整体性和中长期计划;自发的扩展秩序理论是哈耶克批判计划经济的历史观前提,也是无知论的理论延伸和提升,主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自发性角度否定计划经济的可行性;经济计算论据是哈耶克否定计划经济的直接经济学依据,认为由于取缔自由竞争的市场,导致社会经济无法核算成本,浪费和高成本不可避免。在这些理论中有科学的预见,也有时代局限和意识形态偏见所造成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