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曲爽 《海外英语》2013,(19):46-47
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时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上的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景象。因此原有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机制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不协调预示着一种新的评估机制的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操作机制是针对当下的网络教学环境以及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而提出的,在原来的静态的、平面的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学生听说能力的学习潜能,课堂外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设置的体系化以及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资料的多元化将得以实现,进而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即转变传统的教师统一授课,学生课后复习提高的教学结构,通过对教学模式的颠倒安排,课前有效监管和指导在线听说学习结合课上有目的小班面授,实现课程真正地个性化教学.TMM课程体系的混元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新模式,而TMM教学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评估的实施是成功实施此模式的关键.该研究通过Tell Me More课程口语评估体系的建立,分析其对学生以语言智能为主的多种学习智能发展的影响,为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拓展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利用课程设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构建网络化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模型,将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化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并对模型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里科特五级量法评估,其结果的平均值为4.29,这表明该模型是合适的英语专业听说课程教学设计,是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现代化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4.
英语听说能力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多数高校,信息化辅助教学已经得到普及,多媒体技术对英语听说教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本文结合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情境化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虚拟情境化教学方法。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特定教学背景下的情境化数字场景,并借助数字语音技术通过人机对话和人人对话两种语模式,实现了学习对象与虚拟情境化场景中虚拟人物间的对话。并且,将学习对象的语音与标准语音进行对比,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本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教学手段新颖、自主参与程度高、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等优点,为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实境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英语结合专业,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实际沟通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其评估体系体现了教学与考核一致性,专业与英语互融性,学习对象的主体性。以前厅模块教学为例,对实境化教学模式评估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夏宇 《广西教育》2023,(3):158-161
本文分析现阶段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情况,阐明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课程的基本情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方面探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混合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促进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TMM课程体系的混元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实施TMM教学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评估是成功实施此模式的关键。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测试和观察方式,得出结论:新的评估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发现存在三个问题:部分学生对新的评估模式不适应;学生学习观念滞后于网络环境下学习需要;口语测试评分带有较强主观性。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后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口语测试评估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估,建立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VLC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分析VLC(虚拟学习社区)组成要素及应用VLC进行英语听说学习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认知学徒与合法边缘参与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VLC学习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将教学设计方案付诸教学实践。认为VLC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学习效果显著,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英语听说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态度朝积极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结题报告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扩大,英语听说技能已日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外语听说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听说教学仍远远落后于读写教学,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人学了多年外语却是聋子、哑巴。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时代对中职英语尤其是听说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展望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中职学生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国家在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估上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需在新的网络大环境下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使大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有新的认识。提出在虚拟英语学习社区中进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构想.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动态评估可以考查教学效果,动态掌握知识点认知历程、认知能力变化过程。动态评估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每个教学阶段均进行动态互动,对促进、挖掘大学生英语听说潜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值得推广的科学评估方式。本文在动态评估理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讨,首先明确了基本概念及应用范围,然后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研究了动态评估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结合听说教学实践和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经验,从教师教学风格与角色定位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两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方略,并辅以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文教资料》2013,(16):184-185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本文依据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理论,结合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阐明英语教学必须将听力与口语教学当做是一个整体,同时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后提出了英语听说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以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为教学对象,选取《新视野视听说教程》的系列教材作为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建构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实施新的评估体系。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也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特点,从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5个方面,探讨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用性英语听说能力的需要的现状,探讨实用性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用性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应强调英语听说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涉外交际活动中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倡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模拟体验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调研分析怀化学院大学生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及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项目所在院校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本文对整个改革实践作出总结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原理为理论依据,以英语听说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为实例,阐述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英语听说课程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引进先进的英语学习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我院也于2011年引进了TMM学习软件,形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资源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并相应的实施了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也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高校英语听说课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主要任务。论文结合大学英语专业听说课教学实际研究探索如何在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探讨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E-teaching课外E-learning"混合型教学模式以期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