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大学理科课程教学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未来科学人才的重任,如何实施课程教学备受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若干方面探讨了大学理科课程教学中应当融入的一些要素,指出了这些要素在理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它们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荣华 《高等理科教育》2012,(2):133-137,145
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方面来讲,尚未厘清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要素;从实践方面来看,缺乏从理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施研究性教学。本文在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要素、总结高师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素进行概括,以期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以及我国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论证能力以及合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主题确定、议题准备和论证组织三方面阐述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施过程,并分析大学理科课程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1956年以来,美国的大学和科学研究机关发起了高中程度的理科课程改革。以60年代为顶巅,为数众多的新的理科课程,陆续编制出来,使学校的理科教学面貌为之一新,这个运动总称为“课程改革运动”。在日本,谓之“理科教育现代化”。这里,试就这个运动作一简略的后顾与前瞻。 改革运动的缘起及其特点 一般认为,在美国,理科和数学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端于1957年秋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其实,1956年秋就组织了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PSSC),着手从事高中物理课程的研究。此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为社会  相似文献   

5.
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建设,我们研究分析了在理科教学中使用开卷考试的特点、条件和作用,提出了一种阶段模块化开卷考试与期末闭卷通考相结合的教学考核模式,以充分考查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并在理科光学课程中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建设,我们研究分析了在理科教学中使用开卷考试的特点、条件和作用,提出了一种阶段模块化开卷考试与期末闭卷通考相结合的教学考核模式,以充分考查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并在理科光学课程中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在高校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高等理科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中美两国高校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与变革,从中观层面聚焦传统三大理科之一的物理学科,通过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典型案例,即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学习内容的规定、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入比较,透视两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为寻求未来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学理科综合课程的设立,对师生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师资的培训要靠大学、教育学院、地方中学的共同努力.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学习风格是学生学好综合理科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在高校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高等理科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中美两国高校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与变革,从中观层面聚焦传统三大理科之一的物理学科,通过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典型案例,即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学习内容的规定、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入比较,透视两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为寻求未来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实的资料 ,对综合理科课程的涵义、产生和发展、课程类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特征以及与分科理科课程和理科综合考试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证 ,从而澄清了当前对于综合理科认识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初中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的构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上课程设置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是学科内容的范围起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综合理科课程。综合理科课程发展很快,1968年,在保加利亚的维纳召开的综合理科国际会议上,只有30~40个综合理科课程;到1978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召开的综合理科教育国际会议上,已知道的综合理科课程有130个(还有很多是会上没有收集到的)。〔1〕根据《世界中学课程博览》中收集到的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发达国家初中理科课程的统计,这些国家的科学课程基本上是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开设的。〔2〕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曾开设过综合课程,后因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12.
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是理科教师胜任理科教育教学工作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师德品格特质与科学思维。本研究基于理科教师胜任力的操作性定义,构建了理科教师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包括教学实践能力、育人能力、教师专业伦理、科学观念与思维4项核心要素。依据该模型对国内外理科教师专业标准等7份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各构成要素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结果显示教学实践能力在文本材料中出现的频次最高。基于30位德尔菲专家调查数据的模糊性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各构成要素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对专家共同体展开的层次分析调查显示,育人能力的权重在4项核心要素中居于首位,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符合新时代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需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都在不断调整新的教学思路,如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针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分别开设计算机基础教程,然而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本文在近几年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完成,填补了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上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第一轮教学实验发现了多媒体在高校理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走出误区的方法,并通过第二轮教学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多媒体在高校理科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逻辑思维特性的结论,本结论对于高校理科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理科人才培养目标搞好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兼谈讲授<电磁学>的点滴体会朱士尧一、从战略的眼光抓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从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和少数重点理工科大学中,选择一批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点,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6.
1生物学课程的历史回顾在香港,70年代前的中学自然学科十分重视事实内容(factualcontent)的教学,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实践。那时,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科学事实知识和为在大学里进一步学习作准备。70年代初,香港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方案——综合理科。这种课程是从苏格兰综合理科方案中改编过来的。此方案在1973年有20个学校试行。1975年综合理科试行教学大纲出台。与传统课程相比,综合理科教学大纲强调从做中学,强调实际活动与理论相结合。这样,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实际观察,以及由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有着紧…  相似文献   

17.
文、理科不同的学习者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有不同的需求,文科专业主要以一般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理科专业则更倾向于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与阅读教学。然而,师资问题均是两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对于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学习者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人才交流培养,创新"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方可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多年的中师教学的经验,提出了五年制师范学校理科课程设置方案;并阐述了五年制师范学校综合理科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类型定位、综合理科课程选择和编排内容的原则,初步建构了五年制师范学校综合理科教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在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建设已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大学新课程应该在吸纳当前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按要素进行现代大学课程建设。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课程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材等方面,课程要素的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的核心,学校的所有管理行为都能够凝聚到课程要素的建设上,也应该凝聚到课程上,学校投入、经营、管理的载体也在课程建设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课程资源配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课程资源配置决定着课程建设水平,大学课程资源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大学课程建设水平体现在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的建设程度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配置水平上,大学也由此形成了以课程核心要素建设为载体的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