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课前演讲,这种做法对扎实有效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大有裨益。就一堂课45分钟而言,学生的听说也仅限于回答问题、讨论探究等有限的时间,显然不足以完成语文听说训练的教学任务,而课前演讲则能以训练的广度和密度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在新教材中改为口语交际,《标准》十分强调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在各个年级的教学环节中,把口语交际的要求具体量化,并在教材的编排中单独设立口语交际教学环节。如一年级设计了9个口语交际课,小学低中高年级段教材的口语交际环节几乎自成体系,并在每个复习之后设专项进行训练。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3.
成作明 《甘肃教育》2014,(20):47-47
正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其中听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口语交际能力,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基本上以阅读为主,作文教学尚有一定的比重,但几乎没有多少口语教学的位置,我们慢慢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或不善于言语。那么,如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结合在口语交际课中的一些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把握教材要准确口语交际训练之前,教师要深入研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把听与说整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改变了过去听说分离的现象,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更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如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一、把握教材要“准”教材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依据,也是触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媒介。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在很大  相似文献   

5.
马晓霞 《甘肃教育》2020,(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要求是:"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正确运用规范性语言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堂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语言训练受到限制。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恰恰能弥补这一教学上的不足,可树立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口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具体地说,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语境,准确、得体、恰当、生动地运用连贯和标准的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针对课标中的口语交际目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语文课堂是训练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要实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几年来,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在新教材中改为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一种新型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想象的表达,为创造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把听与说整合为一个整体,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改变了过去听说分离的现象,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更具有操作性。那么如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一、把握教材———要“准”教材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依据,也是触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媒介。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准确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把握口语交际的教材内容和要求。1.要把握好教材的导向性。教学中,教材中所举例子只是教学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内容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张蓉 《中国教师》2009,(20):25-26
<正>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农村孩子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见识少,胆小害羞,不善言辞,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本地方言,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些粗浅的尝试。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1.利用课前几分钟演讲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课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要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表达、倾听和交流等交际能力。但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大多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听说训练。课堂教学的40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交际的本领呢?教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际课应以生为本,想方设法创设交际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6.
谈口语教学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培养21 世纪高素质人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学 生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  相似文献   

17.
<正>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可见其教学兼有综合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在规范口语表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听说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学科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种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大纲也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如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