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2.
“気持ち”“気分”“機嫌”这三个词汇,是日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组近义词。由于它们意义相似.用法相近,所以为日语学习者正确使用它们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作者在对该组词使用场景做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归纳出了一些对学习者如何正确使用它们的方法。这三个词一般可以译为汉语的“心情”、“情绪”、“心境”、“精神”等意思,有时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但它们的意义、用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気持ち”既可以表示生理方面上的(呕吐)这层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五官直接的感觉,还可以表示比较具体的“意志”和“希望”。“気分”侧重表示由于生理、精神和心理等原因引起的情绪变化。还可以表示整体气氛。“機嫌”表示心情的安定性和宽容性,不用于表示病状。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准备”一词在译成日语时可以用“準備”、“用意”和“支度”等词语来表达,其用法、含义有相同之处,都可以表示为为做某事而事先做准备,但其侧重略有不同,用法也有细微差异。现我就这三个词的用法、含义及其差异,通过较多的实际用例加以分析、归纳,以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接续的角度研究日语的“も”与汉语的“也”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当二者前接名词时是相同的,而二者与动词、形容词或形容动词的接续体现了“も”可以插入句子的谓语当中,而“也”不能;“も”与“也”都只能接在部分的副词之后;由于“も”与“也”的词性所致,“也”可以放在连词后或者句首、分句之首,而“も”不能.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12册《古诗三首》中杜甫的《前出塞》有一句“列国自有疆”。对这句诗历来看法不一样。我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边界”,而把“列国”译为“建立国家”,这显然欠妥。因为:1.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字典》等工具书中,“列”也不通“立”,把“列”解释为“建立”,显然不妥;2.许多杜诗版本都是“立国自有疆”。如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新蕾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6.
《论积贮疏》一文中有“政治未毕通也”一句,课本注释为:“意思是,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教学参考书》译为:“政治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这两种说法都把“政治”当作和现代汉语中的“政治”差不多的一个词语,以致不能准确地把握文句的原意。  相似文献   

7.
日语学习者都知道,日语中有两个补助动词“てぃゐ”和“てめゐ”,都与“て”连用,都可表示状态。因此,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很难做出区分。本文主要从分析“てぃゐ”和“てめゐ”的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杨巍 《双语学习》2007,(10M):215-215
日语中“と”“ば”“たら”“なら”都表示假定条件,翻译成汉语是“如果-就”“一-就”。这四种形式因存在类似的用法,有时可以互换,但它们各自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有时不可以互换。即使互换,强调的意思也不同。本文从条件句的主从句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句末语气,从句谓语性质三点出发,试分析四种形式在表示假定条件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中,助动词“タ”通常都是和一些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表示过去的动作、情形或状态.但是“タ”不表示过去而表示语气的用法在日语中也并不少见.文章从十个方面对“タ”的这种用法进行了分析总结,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期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说“以为”     
在古汉语中,“以为”是一个常用词。这个词,有时可译为“把……当作”,有时可译为“认为……”。学生问: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是否怎么翻译都可以呢?我们说:这个词的两种译法可谓大同小异,然而联系到上下文,它究竟该怎样翻译,也确实有其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辜正坤提出希腊语前缀“meta-”不能译为“元”。事实上,由于“meta-”和“metaphysics”的历史渊源和后者的强大影响力,“meta-”已经获得了“本初、本源”的新含义,因此,可以将“meta-”译为“元”。不过“meta-”作为希腊语前缀的本义,提醒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有针对性地翻译,而不可追求简单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2.
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一句话: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这句话中的“志”是心意的意思,与上文“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志”指志向,意义有所不同。贵州人民出版社《古文选泽》将这句译为“如果尽了自己的志向却未能到达的话,  相似文献   

13.
“上”这一汉字在中日文当中都被广泛使用,但可以说中文中“上”的语意及语用范围都超过了日语.本文以中日两国国语字典中对“上”一词的解释出发,寻找用例,分析这一词汇在中日两种语言使用当中语意的异同,探讨中文“上”在日语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而且”“并且”“并”和“且”是常用的表递进关系的标记词语,语义上当基事和递事同为肯定结构时,四个词都可以实现由浅入深的逐层推进,但是当基事为肯定、递事为否定时,“并”则不能实现由肯定到否定的过渡。句法上“并”和“且”在使用上的限制要比“并且”和“而且”多。“并”不能连接句子,在连接短语时只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语用上四个词都有简化表达结构、强调突显递事的功能,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语体的指示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ほ”和“か”这两个助词在日语当中使用十分频繁,这两个助词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和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日语口语中,有一个无法忽视的“无助词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日语中古来有之。日语中的“零助词”,区别于一般的“助词省略”,是一种可以实现某种积极的机能作用的,没有助词更自然的独立的语法现象。“零助词”在助词体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信号性”与“柔和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日语口语中自然出现的“零助词”句子。同时,也越来越迫切需要把零助词语法列入日语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7.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苏教版必修四专题一“我有一个梦想”第二个板块“英名与事业”中的篇目之一,每次教学这篇课文,学生总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句中的“碧血”是什么意思;一是关于“史载田横事”的典故;一是“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中的“虽”为什么不译为“虽然”而译为“即使”。  相似文献   

18.
“莫”字在文言文中,有时作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可译为“没有人“、“没有什么(东西、事情)”等,有时作否定副词,译为“不“、’不要”、’不能”等。到底在什么语境中作代词,什么语境中作副词,不少同学都是跟着感觉走。其实,如果巧借“不”字,也可化难为易。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但也有多词一义的现象,比如表“假设”的词,常见的仅单音节词就有二十多个。现整理出来,供学习者参考。一、表一般假设,译为“假设”、“如果”的1.若《古汉语词典》:“连词。假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20.
“请示”和“报告”都是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由于有这个共同点,在实际工作中,有人往往把请示性的公文写成“请示报告”,这是不妥的.因为“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种,在使用上不能混淆.“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领导机关、业务指导机关指示意见和批准事项时使用的陈述性文件.请示要求一文一事,专文报请,不能“一文数事”;二要一文一主送,以便上级对所请事项进行处理.特别应避免需由不同上级部门或机关批准的几项事情合在一起写,这不但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且只要其中有一项不能批准,就可能使整个都得不到批复.请示都是事先行文,在未得到上级批复之前,不可按所请内容行事.有些单位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