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总有好的差的."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从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中感悟到,改变"学困生"对学习产生的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措施."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大的方面,因而其转化工作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其实,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和谐氛围的创建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和谐程度。而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本文试图从两个对比的案例入手,谈点对营造课堂和谐氛围,彰显学生生命色彩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班级的和谐发展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学困生作为班级的“弱势群体”,对班级的和谐创建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的职责。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从心理,更应借助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之脱“困”。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客观而论,作为学校,身为教师,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未停止过对"学困生"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真情呵护,又有诸多无奈,更有教育者因"吃力不讨好"而产生的"值与不值"的价值追问与内心冲突。面对"学困生"关注中的矛盾,我们也许会归因于社会现实与教育内部环境的负面干扰,认为是这些影响了教育者对"学困生"关注的热情与耐心。如此归因,自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我们在短期内不能改变某些现实,我们是否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自身,去抗衡现实对教育的牵扯,去建立关注"学困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并付诸有效的行动,使"学困生"也快乐地栖居、成长在课堂?这,就是本刊发起讨论的初衷。希望以本期讨论为引子,求得更多有话要说的实践者、研究者参与讨论,在实话实说、各抒己见、思想交锋、智慧共享中将此话题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5.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打造"和谐教育",创建"和谐课堂"成为全面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保证.本文在阐述建构和谐课堂的意义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和实现民主、平等的教学过程三方面提出了建构和谐课堂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课堂的创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本"为理念。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课堂的理论基础。以"人本"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成功创建和谐课堂的主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任何班级的学生,都会有优生和学困生,而学困生往往会影响班级的方方面面,可运用"扶贫"法,转化"特困生",首先,在学生中摸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分别找"优"生和"学困生"谈话,让同学之间"搭档"帮扶,并随时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存在的,作为课堂的主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员一学圉生,也是最值得教师关注的成员,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小学阶段一般把考核检测不合格的学生暂时视作"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家庭配合,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总有品学兼优的好干部和调皮捣蛋的"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