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语文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展开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究。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应用生活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意义,二者深度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进行阅读时,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文本中进行思考,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然后进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将生活与语文巧妙地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生活化阅读课堂"思想的理论基础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灵感。作者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润色,就构成了我们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合作学习"与"对话教学"先进理念并没有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全面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还是传统语文学习方式:"诵读感悟".其实,仔细分析,"诵读感悟"与"合作对话"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促使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诵读感悟",也需要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对话".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二者有机鬲蛤、灵活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赵莉 《辅导员》2013,(16):82-83
<正>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贯穿语文教学中的主线。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作为一位热爱朗诵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借着朗读的翅膀带学生去感受世间的万物变化、冷暖人情。在课堂中让朗读促进学生感悟课文的情感,实现它的预期效果。学生真正将"读"与"悟"结合起来,经过了心灵的洗涤,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读"与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7.
<正>读与写是语文学科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将两者在教学中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执行正确的"读写结合"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打开语文学习思维,为学生今后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我赞成“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读”的理解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特殊生活过程,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和归宿,语文教学必须讲究生活性教学策略。高职语文课的生活性教学策略主要有:重视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把企业文化融入语文内容体系中,注重体验感悟的语文学习方式,善于运用“对话型”教学,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用语文去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理解产生了误解。当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挖掘文本的人文价  相似文献   

12.
《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下的语文课堂,时常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主动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多给学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用心体味和领悟作品中的真善美,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静"语文侧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瑶 《文教资料》2012,(6):125-126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了自己有关对话教学的几点感悟:在理解中对话;在感悟中对话;在质疑中对话;在延伸中对话。  相似文献   

14.
黄亚芬在2010年第5期的《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上撰文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但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解有些片面和狭隘。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6.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就是做到知行合一,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即从"教授法"到"教学法",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注重"学"到注重"做",密切结合教育与生活,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师要以学习任务的设置为中心,构建丰富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研究创造的能力和感悟生活、生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汉字看似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实则潜藏着趣味盎然的生活体验与耐人寻味的情感体验。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导为学生架起了连接生活体验中的"趣"与语言文字内的"情"之间的桥梁。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将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变成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在对待学生的阅读感悟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何为感悟?“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像和理解得以展开,情感体验得以加深,个性得以发挥,人格得…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