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好V”式及其词汇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由“好”(hǎo下同)与动词组合构成的多义格式,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好[形]V”的结构和意义,并尝试从共时层面对“好[形]V”格式的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词汇化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能V多少(就)V多少”是现代汉语常见的结构,结构义为前项“V多少”指出前提条件,后项“(就)V多少”表达认可和接受。结构对数量的倾向性是语境赋予的,是“多少”对举表不定指的体现,其本身对数量没有倾向性,这种无倾向性使得该结构在语境中呈现认可大量、勉强认可小量和认可任何量三种含义。  相似文献   

3.
钱召 《学语文》2010,(5):45-45
“好V”和“好好V”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常见格式,如:“好V”:好看、好吃;“好好V”:好好听、好好休息。“好V”和“好好V”.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常有偏误.原因在于“好”的语法意义比较多,而“好好V”不仅存在读音问题,还有层次问题,凡此,都需要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4.
先秦汉语中“V1而不V2 ”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 ,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 ;V1与V2 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 ,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 ,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5.
“春秋”一词,无论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很常见,但含义又各不相同。细究起来,大致有以下十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汉语中新兴的一种表达完成体的格式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目前只在汉语方言局部“有+V”与“V+了”的关系。文章以先贤的已有成果为起点,结合最新的语言事实讨论现代汉语完成体的一种新格式“有+V”和已有的“V+了”格式的消长关系,并指出可能存在的新格式逐渐语法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先秦汉语中“V1而不是V2”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V1与V2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8.
“自 动词V”结构在上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笔对《春秋左传》中的“自”字作了定量分析,重点探讨当“自”作指示自身的代词时,“自 V”结构的两大类型:一是主谓结构的“自 V”形式,二是动宾结构的“自 V”形式,“自”作宾语时前置。  相似文献   

9.
“好V”分为4种:表“V起来使人满意”的“好V”,如“好看”;表“V起来容易”的“好V”,如“好办”;表“(施事)喜欢做某种动作行为”的“好V”,如“好学”;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的“好V”,如“好晕车”。前两种“好V”的“好”念上声,后两种“好V”的“好”念去声。念上声的“好V”有否定形式“不好V”和反义形式“难V”。在否定强度等级上“难V”是强项,“不好V”是弱项,前者在语义上衍推后者,反之不然。由于受“礼貌原则”的支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经常用“不好V”来表达“难V”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借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副连兼类词,其源结构是上古汉语中的“借1/藉1N以V”,其中“借1N以V”中“借1”表示从他方借某物,“以”表目的关系,而“藉1N以V”中“藉1”表示“藉助、凭借”义动词,“以”表修饰关系。“借1/藉1N以V”中动词“借1/藉1”虚化为介词,成“借2/藉2N以V”,介词“借2/藉2”宾语N进一步脱落,随着V复杂化,“借以”在近代汉语中凝固为副词,并进一步发展为连词。“藉以”表凭借意味强,在近现代汉语中,以“所藉以”形式出现,“所”脱落则形成连词用法。现代汉语中由于汉字简化,“借以”合并了“藉以”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动构式到底有怎样的句法表现?这个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汉语中的动构式进行界定。通过和英语中动构式的比较,发现汉语中的"NP+V起来+AP"和英语中动构式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众多共同点,又通过与汉语主动构式、被动构式、话题句的比较,得出"NP+V起来+AP"结构就是汉语中动构式,并指出"NP+V起来+AP"有内部分化,不是所有符合的句子都是中动句。  相似文献   

12.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得”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游记》中的“得”字句,使用极其频繁,格式也较为多样,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它的研究无论对汉语史还是对近代汉语而言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旨在描写《西游记》中由助词“得”字构成的句子的多样模式,并与现代汉语略作比较,不涉及“得”的历史衍变问题。这种句子中的“得”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或虽还使用,但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情况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不予讨论。《西游记》中的这种“得”字句虽然格式多样,但就其作用看,可以分为肯定和否定的两大类,为叙述方便起见,本文分别称之为“V 得”系和“V 不得”系,文中我们用“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C”代表由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分析“V在”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法化过程。首先论证了现代汉语中的“V在NL”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的“V在”是动补短语,NL是处所宾语,“在”属于附着成分;然后描述了近代汉语里V和“在”的发展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共有助词式、选择式、反复式和重叠式四种形式.是非疑问句演变的路径:一是正反选择问“V+ 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V”→反复问的缩略形式“V+neg”→助词式“V+助词”;二是正反选择问“V+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 +V”→VV式.前一种演变路径在汉语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后一种演变路径,彝语方言八堡话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好+V"与"好好+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与“好好+V”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形式相近的两种格式。王为民先生将“好V”分为五种类型,详细入微,.但他提到能够重叠“好”形成“好好+V”的只有礼貌用法一类。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用法,本文主要谈谈“好好+V”的三种用法,其中包括王为民先生所提到的不能重叠的那类。  相似文献   

18.
“V来V去”是近代汉语新出现的动态表示手段,是一种口语用法,大概出现于唐,成熟于宋。在现代汉语系统内,“V来V去”的语法意义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性,除了总体上表示反复态之外,它还包含有表示往返、交替、交互等附加意义,和古代汉语的反复态“VV”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它是在新的语法系统下形成的新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是汉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其结构和语义蕴含十分复杂,近年来,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我们至今仍然还不能说认清了它的全貌。“把”字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维语的SOV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S为主语,O为动词谓语的宾语,V为动词谓语。由于维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谓语与主语之间有较严格的一致关系,土语的人称决定着谓语的人称形式;动词谓语对其宾语也有较强的支配关系,宾语必须以一种格的形式(通常是宾格)与之搭配。所以S、O、V三者互相制约、互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