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84年5月,美国文学界效仿英国,于“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诞生两百年之际,辟“诗人角”于纽约圣约翰教堂。首批“入角”的两位诗人是艾米莉·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1886)和沃特·惠特曼。献给狄金森的铭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仅此一事实,还不说她在几乎每一本美国文学作品选中占据的重要篇幅,已足以证明这明这位先生前默默无闻,成年后终身独守,有“艾默斯特修女”之称的女诗人在美国文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3.
稍谙外国文学的人大都知道夏绿蒂·勃朗台与艾米莉·勃朗台是姐妹,她们的作品几乎同时出版,但却各具不同的命运色彩。夏绿蒂的《简·爱》使她一夜之间成名,以后,她的文学之路一帆风顺,接着便有《雪莉》、《维莱特》、《教师》问世,使她在英国文坛上声誉鹊起。而她的妹妹艾米莉不仅不为那时的评论界接受,连她的姐姐也不能充分理解《呼啸山庄》。当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连遭猛烈谴责,当艾米莉忧然去世之  相似文献   

4.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 ,威廉·福克纳塑造了骄傲又自卑 ,独立又依赖 ,倔强且软弱的复杂的艾米莉小姐的形象。在我们为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动情时 ,也会禁不住对福克纳高超的人物描写技巧发出赞叹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可以称之为不同凡响的惊世之作。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在探寻《呼啸山庄》的主题 :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 ;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 ;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 ;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 ;是情欲压抑后的爆发。我们认为 ,《呼啸山庄》是一部寓言性的社会政治小说 ,它借一个恐怖的爱情故事 ,暗示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人类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元素互容、互知、互识、互惠、互补、互用的当今社会,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的观念这种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读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爱情、宗教、名利三方面主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她的独树一帜的思想火花使艾米莉·狄金森堪称为一位“反熵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评论家沃尔纳·贝尔索夫在他的著作《现实主义文学的兴盛》中,把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归入“假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他认为,欧·亨利小说出入意料的结尾,使小说场景戏剧化,从而冲淡了它的现实主义意义。然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并不能掩盖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倾向。从选材度来看,歇·亨利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的种种写作技巧在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双重性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多处双重性的使用使得小说结构更加严密 ,人物更加复杂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艺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第三幕与尾声》一文中指出了裴兹杰拉德创造了一种“双重幻象”:一方面他“给自己的角色蒙上一层令人钦佩的薄雾”,但同时他又在“驱散这层薄雾”。考利接着写道:“他的所有小说仿佛都在描绘他带着一个最漂亮的姑娘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但同时他又仿佛是站在舞厅外面——一个来自中西部的小男孩,鼻子紧贴着窗玻璃,心里在揣摩门票票价多少,乐曲由谁付钱”。 这种“双重幻象”令人想到小说《伟人考茨比》所具有的两重性。裴兹杰拉德的这部小说,曾被T·S·艾略特誉为“自亨利·詹姆士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小说一开头就展开一系列主题上的矛盾。故事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考茨比追求黛希,力图索回失去的往昔;另一条是黛希的丈夫汤姆·布坎南与玛特·威尔逊私通。小说的两重性通过今昔对照展示出来。裴兹杰拉德的传记作者安德列·勒窝把这种两重性作了如下的概括:一方面,它反映出一种“无能与不足:一个得不到满足、烦躁不安和辨不明方向的社会,要为过剩的精力寻求出路,但却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它又展现了一幅“美好的景象:它使世界理想化,给受挫的企求和未偿的愿望赋予含义,指出方向”。 《伟人考茨比》可说是一部有“双重主人公”的小说。主要角色是考  相似文献   

10.
新小说派     
流派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法国文学界出现的一支新的小说创作流派。以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浓烈的哥特风格而享誉世界文坛。也是英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文分析艾米莉诗歌的哥特风格,指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非分的激情”和“狂野的心”,充满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这种特征来自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和诗歌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2.
布朗蒂姐妹     
(本文系《英国小说家论》一书第十一章,据纽约弗里波特图书出版社1971年版译出。)夏洛特·布朗蒂,1816年4月21日出生于约克郡的索恩顿。艾米莉·布朗蒂1818年出生于约克郡的哈沃斯。安妮·布朗蒂出生于1820年。三姐妹的诗集在1846年出版.《简·爱》1847年出版;《雪莉》1849年出版;《维列特》1853年出版;艾米莉·布朗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学评论界对艾米莉·布朗蒂所著的《呼啸山庄》,一般倾向于强调其现实主义和作品所具有的乡土气息。例如。安纳德·凯特尔在其所撰《英国小说掠影》一书里,在论及《呼啸山庄》的一节中这样写道:“《呼啸山庄》所描写的是一八四七年的英格兰。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并非生存于什么虚幻飘渺的国度,而是生活在英国的约克郡。希刺克历夫其人决非是拜伦才思横溢的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代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中,尼日利亚作家、198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渥莱·索因卡(1934— )的作品无疑属于最难读懂的。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拉尔斯·格伦斯坦承认索因卡的小说和诗歌“深奥复杂”,认为他的戏剧“暖昧费解”。美国的研究者奥比·麦达克称索因卡的小说《解释者》是“一部困难的作品”。本恩·林德斯福认为,  相似文献   

15.
一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过:“《呼啸山庄》是一本比《简·爱》更难懂的书,因为艾米莉是一个比夏绿蒂更伟大的诗人。”这话是不无道理的。近百年来,关于《呼啸山庄》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其理解之分歧殊属惊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描写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厉夫与骄傲、刁蛮、任性、倔强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惨爱情的经典小说。希斯克厉夫在失去了情人之后,采取了疯狂的复仇计划。艾米莉·勃朗特描绘了希斯克厉夫在每个阶段的表情变化。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勃朗特因其作品《呼啸山庄》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而《呼啸山庄》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不流俗套的想象空间。本文试从其强烈性、真实性、自然性入手,剖析艾米莉·勃朗特独特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从《呼啸山庄》看女性的自我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 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通过对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挫折经历的透视 ,探讨了作家艾米莉的女性自我意识 ,展现了艾米莉对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独特见解 :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是女性得到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的关键所在 ,也是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进行不屈不挠的自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