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技校政治课的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课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系统引导和规范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实效的目的呢?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总结出了技校政治课程应该具有新、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系统引导和规范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实效的目的呢?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总结出了技校政治课程应该具有新、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已开设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好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的教学实效?如何让学生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课前探究、课堂活动、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利用多种策略,巧妙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引导"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的身边资源,在此我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对策,希望教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不再望而却步,轻轻松松地上好常态课。  相似文献   

6.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7.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门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而这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一门课,每学期的考试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学生反映课程内容难掌握,不容易理解。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任课老师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本文针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门课程,探讨一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原子物理学课程与普通物理其它几个分支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由于其内容是按半经典半量子的方式进行,使这门课显得比较特殊,也正是由此,对这门课的认识也存在很多争议.如何看待这门课程,如何处理这门课中量子内容与经典内容的比重,按照怎样的语言进行讲述,成为这门课的教学的难点.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细致的分析,以期对原子物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进结构化学教学的两点作法韦春桂林工学院结构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工业分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到难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有畏难情绪。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学好这门“难学”的课程?这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课是德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试就如何上好高职德语翻译课进行初步探讨,明确课程定位,了解课程情况,整理教学思路,探索翻译课的教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2.
龚皓 《考试周刊》2007,(45):137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化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青少年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实验技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课前体验、资料搜集、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验、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去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就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教育部二○○○年末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后,各地中小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购置硬件、配制软件,培训师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以是否有开设信息技术课为“时尚”标准。这一举动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振动,它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观注。但面对这一门新设的课程,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根植儿童生活,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实效呢?下面,我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去》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新型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依托于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需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域。因此,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有机地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从有限走向无限、从无形走向有形、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教书育人》2012,(30):92-93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特点,将常规方法用活、创新方法用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年方案"中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一门重要课程。目前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新方法虽然受到多方关注,但实  相似文献   

17.
系统工程是八十年代初开始在高校开设的一门新课,这门课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智能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这门课本身的“博大精深”,要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本文就如何改进教学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行。一、关于课程的基本问题在开设一门课程时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教谁?如何教?就系统工程课  相似文献   

18.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知识与技术整合的新课程,这门课程中既充满机遇与创新,也充满挑战,在教学中知识如何整合,教育手段如何突破陈规,学生如何投入,如何让课程发展更契合课改需要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以上困惑,从知识管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分析这几方面提出相关策略、方法,以期能够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中有所帮助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全面改革的今天,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门课程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的,有着与原有课程完全不同的教材体系。因此,如何在新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握和设计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无疑是开设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该课程已经开设实践了两年多,笔者作为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