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英国文学是整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诗又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英国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一书的作者约翰·柏泽斯·威尔逊(John Burgess Wilson)认为诗是英国文学中“最富于文学性”(the“most literary”)的。詹姆士·里甫斯(James Reeves,《诗教学》[“Teaching Poetry”]一书的作者)甚至把英诗提高到“英国一切艺术中最明显的至高地位” (“the most unequivocal supremacy Of all arts in England”)。既然英诗在英国文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在研究英国文学时,加强对英诗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使用英汉词典。结果,不但不能有效辨析词义,甚至产生更多的疑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作者通过实例分析,以证明使用英英词典(或英汉双解词典)对解决英语学习者的这一难题的作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利用这一辨析词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汉译英     
在下列各句的译文中都有错误,你能指出错在哪里,并把它改正吗? 1.不要害怕这只狗。 Don't afraid of the dog. 2.请把它写下来。 Please write down it. 3.他到了上学的年龄。 He is enough old to go to school. 4.他们不需要帮助。 They needn't any help.  相似文献   

5.
快英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上班还是出门都少不了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通工具也由原来的马车、牛车发展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6.
英海珍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5):F0003-F0003
1978年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分校客座教授,江西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副主席,景德镇昌南陶瓷文化创意研究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7.
梁慧娟 《广东教育》2013,(11):50-5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也能较快地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究其原因,英语及语言内含文化所要传递的信息往往要先经过我们母语文化的过滤,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首先要用“中文思维”,继而再转换成“英文思维”。在学习英语的初期,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以母语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法则虽然传统但也有效,它能够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快速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好的诗听起来赏心悦耳.读起来或引人入图画之中,或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除此之外.有的诗还在诗行的排列乃至字词的书写上给读者以鲜明的刺激.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这种美我们称之为诗的形体美.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语言的思维表达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内隐语言特征和代表不同价值观的深层文化特征,是与各民族的文字发展分不开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为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英汉民族文化思想方面沟通的困难,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对英汉语言的思维表达和中英文化差异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实现正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所赋予英汉两种语言的丰富独特的内涵.因为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而是不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广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是年,胡颖、李昂英等著《名公书判清明集》问世”。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昂”,作仰起头、高涨解,也有姓“昂”者。笔者查阅史著,只见有李昴英,并无李昂英。“昴”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三部当今公认为最优秀的英——英学习词典:Longm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文当代英语词典》)、0xford Aevanced Leamer‘s Dictionary(《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和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柯林斯合作英语词典》),通过对它们各自特点的分析并结合我国英语中、高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分别指出这3部词典最适合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邓苡希 《海外英语》2014,(19):164-165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央宗 《西藏教育》2008,(5):19-20
词典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是各种宝贵经验的智慧结晶。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离不开词典,学习英语当然也是如此。英语学习者通常备有英汉词典、汉英词典和英英词典三种词典。在英语学习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喜欢使用前两种词典,而不大注重使用英英词典。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而言,前面两种词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英英词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它词典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示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正确英译公示语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公示语英译现状,提出英译公示语的原则,并对公示语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英汉语中语序三个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掇英艺苑     
文人画始于北宋,至元而兴。文人画表现对象一般较简单,技法用笔的熟练使士大夫画家常常追求形式上的趣味。由于士大夫的审美观点与画院、民间画有着极大的分歧,所以文人画在北宋兴起时,立即得到士大夫阶层的竭力推崇。到了元代以‘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他们把宋代的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20.
艺苑掇英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F0002-F0002,F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