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阅读一篇课文,必须把握住它的中心。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呢?一、抓课文题目。有些课题揭示了课文中心。如《我的心事》,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我”的心事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事?有这样的心事说明了什么?二、抓课文开头。总括性开头常点明中心。如《詹天佑》,可抓住总起句“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阶段的策略之一是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制定课程改革的方案。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尝试了以下的课堂结构。镜头之一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叫三声夸克》,现在请大家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生1:我不明白课文开头一段中写礼品盒跟课文有什么关系?生2:为什么把最小的物质结构称为“夸克”?生3:科学家研究“夸克”有什么意义?生4: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的J粒子有什么意义?……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请大家分组讨论,看看能否回答刚才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四人…  相似文献   

3.
贵刊 1993年第 3期发表的 刘岩波老 师的《桂林 山水为何 先写“水”后写“山”》一文中,第2自然段提出:“课文的题目叫‘桂林山水’,而且开头还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写,可为什么课文中心部分的二、三自然段,却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岂不是与文章的标题不符?”对此,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并不与文章的标题存在“符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六年制小语课本第11册)是篇‘看图学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抓住特征,描写细腻,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在阅读课文时,细心的同学曾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课文的题目叫‘桂林山水’,而且开头还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写,可为什么课文中心部分的二、三自然段,却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岂不是与文章的标题不符?  相似文献   

5.
《核舟记》是一篇介绍工艺美术品的说明文 ,全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 ,却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全部景物 ,一一注明了各部分人、物的方位、数目、大小 ,并细笔勾画 ,给人具体深刻的印象 ,使人感到无限情态奇趣尽在寸核中 ,不禁称奇道绝 ,叹为观止。根据单元提示所述本单元“要继续练习诵读 ,培养文言语感”的要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练习诵读 ,培养语感 ;(2 )理解语言的简洁、生动。课文对核舟的整体及各部分的介绍有条不紊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这是初二学生还不易理解的问题 ,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较巧妙地突破教学的重难…  相似文献   

6.
作文课上,我以《落花生》为例,启发学生多角度求异思维。课文的中心是“怎样做人”,重点写了“议花生”。我问:如果我们仍以此文的开头为开头,要突出“劳动的艰辛”这一中心,重点应写什么?如果要突出“丰收的喜悦”这一中心,重点又该写什么呢?同学们仔细思考后,作出了正确的回答:“种花生”和“收花生”。我随机进行点拨归纳:同样一个题目,一个开头,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挥,抓住中心,展开联想,就可以打开思路,写出新颖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讲读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内容,可将整篇文章设想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个问题,然后进行教学。一、写什么?在学生预习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与此同时,教师板书“花木繁茂”、“生机勃勃”、“雪景壮丽”、“硕果累累”四个词语,并设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点就是教师在讲授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要优选问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山重点.这就是说设问要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这“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知识点;这“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将相和》可抓住题目发问:“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闹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发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设问,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完整的了解,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9.
一、抓住学生情绪,及时进行仿写 教材中有不少适合学生仿写的文 章,如四年级的《小木船》一课。学完课 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 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感人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选材好,故事性强。”“用了倒叙的方法,开头引起回忆,吸引人。”“详略得当,前后照应”……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了仿写的任务和要求,同学们写作热情很高,写出的作文在表现手法上大有进步。  相似文献   

10.
《核舟记》一文最后一段从统计入手,写核舟上所刻东西之多,然后用"而"字一转,写核舟体积之小,既与第二段开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呼应,又与本段开头所统计雕刻的9种事物形成对照,为下文"灵怪"句作了铺垫。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数一数,就可发现,"蒲葵扇"没有统计在内,其实应该是10种事物。  相似文献   

11.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练外,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动学生释疑解难,以求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课文各段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任务,为什么要描写老班长的外貌? 2.《草原》一课把草原景色写得那么美,为什么在草地上战士们却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3.三个病号为什么只有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 4.课文开头写老班长对人特别亲,但为什么后来对小梁说话又变得严厉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紧扣训练项目,组成知识结构四省市协编小语高年级教材共安排了七个阅读重点训练项目。复习时,我们要紧扣这些项目,使之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图:这个知识结构图有三个作用:(一)可以明确训练目标。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为什么而写”;二要“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三要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懂得是“怎样写的”。(在小学阶段重点要掌握“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见闻和联想”,“言行和心理”等四种表达方法。)(二)可以懂得什么是阅读的全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全过程是,先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从结构图中,学生可直观地  相似文献   

14.
五步式思路《核舟记》的教学就是这样。导读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粗读课文,正音上口布置学生限时阅读,要求粗略地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参照注释,读顺课文,教师巡视、答疑,出示小黑板(难字正音)。二、二读课文,激发兴趣导读题:1.核舟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他...  相似文献   

15.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教初中,曾有学生对我说:“我是不怕写作文的,如果作文可以不写开头,那就更好办了.”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文章没有“头”是什么样的?作文的开头真的那么难么?学生说,他每次都为开头而伤脑筋,一节课作文,“后面的内容都想好了,可还是没有办法把开头写好”,“老师总是认为我的作文开头不好,但经常肯定我的中间部分的内容”.我问他小学有没有学过如何“开头”,学生说,他在小学就被“开头”难住了.我开玩笑说,那你以后的作文可以不写“开头”,直接把“中间”交来.  相似文献   

17.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感知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布置过,今天要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要求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预习过了吧。谁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写了小朋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地质勘探队的一位叔叔为他作了解释。生: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师:大家说得很好,说明我们预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他们的什么事?这两点谁能说说看?生:(略)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将在课堂上跟随明末文人魏学洢的笔触,去与一枚特别的桃核相遇.这枚桃核的奥妙何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师板书“核舟记魏学洢”.屏显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识记.)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刚才的朗读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核舟雕刻了哪些人和物.开始! 生:人有东坡、鲁直、佛印;物有八扇窗、箬蓬,还有楫、炉、壶、手卷、念珠、对联和篆文. 师:非常丰富的发现!还有没有补充的?你来说.  相似文献   

20.
优秀设计《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尽管我曾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但我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是为学服务的,面对新的孩子,我决定从调查他们的学习需要入手,不但让他们在课前查阅作者和其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还开展了“最佳问题手”竞赛,让他们提出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还真行,归纳起来,主要提了以下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笔名取为“落花生”,而叫“落华生”?·为什么父亲要将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为什么课文要把“议花生”当作重点来写?·为什么父亲要一边吃花生一边让孩子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