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遣使与唐代地方救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遣使是唐代中央参与地方救灾的重要形式,虽是继承前代制度,但新设了诸多救灾使职,使臣的职能也更加全面、细密。通过频繁遣使到灾区,将朝廷的安抚、赈救与监察几个环节连接起来,成为在灾害情况下联系国家和地方的纽带,体现了封建国家在救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章还分析了唐后期遣使减少的社会原因与体制背景。  相似文献   

2.
唐代税制和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唐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全国编民大部流失,以征收人头税为主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经历数十年的摸索,从税人丁,经税资产,至税上地,最终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合理体制,经宋至明、清而不改。唐前期全国财政由中央统一掌管和调拨。战乱中,全国各地普遍设置节度使。与此相适应,唐朝财政体制也也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分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间虽有波折,但至文宗、宣宗时,编户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唐朝前期,唐中央在灾害应对的实效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将繁冗复杂的救助制度纳入唐的日常政务系统,由此导致了救助时效的滞后与拖延,使得赈济效果受到影响,但这种中央政务的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地方社会自我救助力量的增长。再加上有关唐前期灾害赈济的文献呈现出以虚代实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两者间的巨大反差,影响了我们对于唐前期灾害应对实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有助于当地居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但这是以许多前提假设为条件的。通过考察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历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制度使得我国并不存在满足蒂波特模型的条件,财政分权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也没有促使当地居民参与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策制定中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发挥中央政府在联邦制下无法发挥的协调作用,调节不同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促进地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唐前期地方监狱体制一般实行州县两级制,府兵制下军士受州县狱的管辖,在京府县狱与京司机构有严格的权责划分。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以及禁军司法权的膨胀,使得州县狱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唐后期军府中马步司置狱是从唐前期镇军体制下的虞候司发展而来。由于盐税收入成为唐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度支、盐铁等使置狱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监狱的设置是唐代地方监狱体制的重大变化,并被继承下来,成为宋代地方监狱体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传统的灾害损失补偿基本上是政府包办型,它虽然具有反应快、有效率等优势,但对政府财政却带来重大压力,也难以满足灾害补偿的实际需要。本文认为,中国灾害补偿发展的合理取向,是由政府紧急救助、保险公司补偿、社会捐赠等有机组合的多维救灾机制,其中,保险补偿应当成为新型救灾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长芦盐税无论在北京中央政府财政中,还是在直隶地方财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北京中央政府财政相对较为稳定、不可或缺的一个收入来源,也是直隶地方财政的支柱。北京中央政府和直隶地方当局在长芦盐税归属问题上的博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初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设节度使职,实乃军国要政之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演变,与唐王朝的治乱兴衰有着重要关系,且以唐后期尤甚。唐后期中央制衡地方的主要特征是"以乱治乱",这决定了节度使职存在的必要性;而地方节度使自身对其藩镇政治、经济的治理和改良则昭示其存在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唐后期节度使在削弱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王朝。  相似文献   

9.
集权分权之争与民初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权与分权问题是民初政坛中央与地方争论的焦点,这在财政问题上也有深刻反映,围绕对财政的控制问题,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最终中央政府借助武力,同时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措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唐以后,继租庸调制而兴起的两税法,自是唐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赋税制度;但两税的内容,在唐代文献上却未曾留下明确的记载,遂使近数十年来,治唐代历史的人,见仁见知,意见纷纷。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大致可分两派,一派以鞠清远先生为代表,鞠氏以为两税的内容是户税和地税,而户税是其主体。①一派以岑仲勉先生为代表,岑氏以为两税的内容,依然是租庸调的正供,只因敛以夏秋,故名两税,与户税地税,并无关系。②由于意见的纷岐,所以关于两税的内容及其在唐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难作出妥善的定论。现在略抒己见,以就教同好.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税制改革后续配套措施不落实,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必然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打开方便之门.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获取巨额的土地出让金;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来招商引资;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带动建筑物税和房地产税快速增长;利用土地抵押贷款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等方式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土地财政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解决土地财政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分税制作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体制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在地方财政体制的不规范性和低效性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可以通过调整和细化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明确划分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健全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地方财政级次以及深化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更好地促进地方财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代帝王将山岳与河流的祭祀纳入祭礼,使其成为国家祭祀活动的一部分,元氏汉碑中祭祀山神的文字正是东汉帝诏的反映。碑文记述了元氏县境内名山纳入国家祭礼和建祠祷山求雨的内容。祭祀元氏诸山神的费用主要出自郡县的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困难,可申请朝廷财政资助。碑文中的“王家”指朝廷,“王家钱”和“王家经钱”是中央财政经费,不是常山国的经费,也不是常山王私人的费用。东汉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名山活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灾害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最大的教育不公平现象。2005年全面废除农业税后,县级财政收支及县级财政义务教育收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义务教育支出占县级财政支出的大头,挤占了对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工业经济、支农等方面的投资,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者呈负相关增长。鉴于此,笔者呼吁义务教育经费由县统筹上升为省统筹,加大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中央、省(市)、地方政府分项比例义务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财政是各级政府行政活动的基础,既定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决定着各级政府实现其权能的能力大小。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所反映的政府财力的非均衡性可以看出政府间关系的宏观走向。财政包干体制是一种过渡性的财政体制安排,这种过渡性体制安排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所折射出政府间关系的走向主要有:“弱中央,强地方”、非制度化、发展非均衡化、政府间保护主义严重等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评价分析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是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财政拥有全国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承担着70%以上的事权,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健康运转的基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方财政在运行中普遍出现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制度性的风险与矛盾。对地方财政做一个客观、全方位的评估是关系到未来财政体制调整、健全财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从财力、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几个视角来提出评价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框架性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支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公共财政的需要,投资效益低下,因此,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投资行为的分析,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本地政府财政投资范围、调整和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强化财政投资支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典型的M型层级结构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权体制与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近30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从乡村自给向公共财政保障的变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以预算内资金增加和财政负担主体上移为特征,然而,中央政府介入程度的加深导致基层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绩效损失不可避免.基于负担主体上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目前可采取的策略是,在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放弃"分项目、按比例"的转移支付方式,强化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9.
民间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需要放开民间借贷,留给市场足够的自决空间,行政权力不要过分干预。民间借贷只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解决民间借贷纠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不能仅仅考虑民间借贷的规范,还要考虑整个民间金融运行机制的完善。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不等于要制定统一的法律,可以鼓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适合当地的一些地方性规则。民间金融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金融改革与创新,即转变观念、改革金融运行机制,主要是破除金融垄断,目标是形成多元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是由于当时中央财政危机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宣统三年各省区、度支部、资政院试办财政预算案。尽管它有种种不足,也未得到切实贯彻,但是它在中国近代财政发展史上仍然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