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学职能因市场逻辑的提出、普及、发展而不断演进,大学也因对市场逻辑的引入而不断发展。市场逻辑的竞争机制和效益机制是推动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也由"象牙之塔"走向社会的"轴心机构",影响和引领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市场逻辑视阈下,大学通过市场逻辑与政府逻辑的统一,以及市场逻辑与大学逻辑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视角中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路径,是根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内涵,把它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彰显其应有之义。基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建立,我们走过了一条移植和模仿、学习和借鉴、自主和创新之路,一百余年的大学历史发展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在缺乏理性色彩的功利主义和缺乏人文情怀的工具主义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下,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路异常艰辛,"照搬模式"、"依附发展"和"路径依赖"的建设方法,使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之路不时走上歧途。反思我国传统文化惯习,应对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该树立问题意识,提倡实践路径,注重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与教训,突出制度创新,强调创建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大,在于它的精神,在于它将不断满足社会的即时需要,更为社会发展储备人力和精神资源,对未来社会描绘远景并做出承诺。文章集中讨论在中国大学系列中,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高职院校如何保存"大学"之大又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进一步明确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定位。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在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洪流中自我生存,自我实现,就是要去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双重特征—"象牙塔"精神与"经世致用",如何做到使其"边缘"不断拓展,"核心"不断巩固,其内部主题就是研究两者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对矛盾的解决将有利于大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学之源,欧洲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作为大学之魂,欧洲中世纪大学赋予现代大学以基本理念的支持,赋予现代大学在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同时,彰显自身的学术尊严和知识立场。大学之源赋予现代大学以厚重的历史感,大学之魂则赋予现代大学以理性的责任感。大学之源与大学之魂在大学之变的历史环境中彼此融合,共同为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与现实维度的双重保障,这就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学之源,欧洲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作为大学之魂,欧洲中世纪大学赋予现代大学以基本理念的支持,赋予现代大学在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同时,彰显自身的学术尊严和知识立场.大学之源赋予现代大学以厚重的历史感,大学之魂则赋予现代大学以理性的责任感.大学之源与大学之魂在大学之变的历史环境中彼此融合,共同为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与现实维度的双重保障,这就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7.
学科管理有其应然之道,可较好解决现代大学的发展问题。然而,学科管理并未在现代大学管理中获得应有身份,且很大程度与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建设等界限模糊。通过分析学科管理现状及其与大学发展间的关系,兼顾考虑大学实施学科管理存在的障碍,提出运用革新学科理念、组建链网体系、构建管理单元、巧用借鸡生蛋、寻求制度支持等方法来求解学科管理之"道",进而使实施学科管理成为现代大学发展蹊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回答钱学森先生之问"为主题,从"学生的精神世界主要是由学校的课程体系决定的"逻辑支点出发,提出当前大学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方案:第一、大学"共同知识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分析"经典论"方案、"进步论"方案、"多元文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均衡"论改革方案及"一个中心、两维坐标"的建构模式。第二、大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现代"通才"知识结构。同时,提出了实施大学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网上大学"这一现代教育进程中诞生的新生事物,阐述了它在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网上大学建设的现实意义,以及其所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如,因网上大学就是传统大学教育功能的放大或拓展,所以网上教育资源亟待充实,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极需加强和改进等,最后做了些与教育资源、教学信息网站构建相关的轮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吴敏  计琳 《上海教育》2011,(9):27-27
《上海教育》:同济大学是如何看待大学的社会服务的? 周家伦: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的,社会服务应该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其他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始终把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使命和责任。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并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  相似文献   

12.
从卢曼的系统论观之,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功能化分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相对自治的社会子系统;大学软法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决定了其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软法”视角下的大学“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人为本和彰显民族特色的理念具有着本然意义上的价值勾连.  相似文献   

13.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由于军事与武术是同根共源,交叉发展的,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已有了。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在现代社会中,缺少的就是武德精神,把武德精神融入人文社会和人文精神中去,所收到的回报可以想象,这个社会必将和谐融洽起来。以下几点,是本人认为武德精神融入社会的几个途径和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外部制约与激励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形成制度创新的内生机制,当前我国大学治理改革陷入了"内卷化"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大学治理改革基本上是对原有治理结构的复制、延伸和精致化,结果导致当前大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效率并不高。规避大学治理改革的"内卷化"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国家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强制性创设;二是形塑"国家、大学与社会"动态均衡的治理结构,构建国家、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化合作治理机制;三是培育现代大学文化,为深化大学治理结构改革提供内源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代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主体。为此,大学是提升人的创造理性之源。从外部看,大学是自治之地;从内部看,大学是学术之地。大学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大学教师是学者,作为个体的学者,其创造理性表现在与自然、社会、精神的分化中;作为群体的学者,其创造理性表现在群体的独立与自由中。为了培养出主体性的人,大学教学内容是"纯科学",大学教学方法是"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近代大学,以创造理性为其教学规定性,创造了近代大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吴亚光 《文教资料》2012,(26):179-181
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中描述了多元巨型大学,是大学从象牙塔走出,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之现代形式。本文认为大学发展到多元巨型大学的轨迹是由高深知识和大学的天然联系所支配的,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基础上,高深知识天然是大学教与学的内容,高深知识以其所产生的生产力量推动着大学发展,吸引着社会各种力量对大学的关注与投入,最终形成多元巨型大学。  相似文献   

17.
把山歌纳入现代文明范畴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体系的同时,须意识到现代想象重新建构的关于歌俗的历史书写,并不足以体现山歌之风的整体内涵及社会意义。具体地域社会生活中的对歌风俗是具体人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仪式性且流动变化着的群体活动,人们在对歌中历史性地呈现着地方社会观念及结构的"变"与"不变"的内容。研究中只有还原山歌与人群、社会及历史之间真实的联系,才能体会到山歌之风对现代社会更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已故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的大师之问切入,对大学系统内部存在的三对冲突进行深入的解析,探讨我们国家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三重矛盾.通过大学内系统和社会外系统两个层面对建设一流大学的三重矛盾做出解释和超越,探讨出矛盾实际上不是来源于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而是系统之间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传递产生的"位差".大师之问表面上发出的是对大学之问,实质上是对大国之问.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重矛盾只有放在大国之问的语义背景下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调和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大学之道"的探讨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大学制度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两个认识误区:教化之道与管理之道,忽视了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主体诉求。而在以知识经济与网络传播为特征的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空前提升,"学习之道"成为新时期"大学之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被当做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专门机构,追求专业化的高深学问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学教育在一味追求专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人才"的目标掩盖了"培养人"的目的,"做事"的教育替代了"做人"的教育;关乎受教育者如何成人的道德教育被放逐在大学以外;本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大学却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左右,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需要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精神,从而为大学道德教育的弊端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