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农高职院校践行"绿色价值观、绿色德育观、绿色质量观"理念,是赋能乡村绿色发展、促进办学成功的需要。涉农高职院校要通过产教融合方式,促进包括"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体系、"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内的乡村"三维"治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人才"三育"路径是:植根乡村生态,践行"绿色+校园"环境育人;扎根乡村治理,践行"绿色+基地"实践育人;刨根乡村学问,践行"绿色+创新"科研育人。  相似文献   

2.
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是白城市"五大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委、市政府结合白城实际,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这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正是"雪中送炭",必将对白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而农产品是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为农产品包装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很多特色农产品凭借高颜值的包装成为网络“爆品”,而网红品牌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网红经济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并指出当下网红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同质化、盲目性、过度化和缺乏创新等,并从理念创新、突破同质、民族文化、智能包装和人本情怀5个方面提出包装设计创新策略。扶农、助农固然重要,但立农才是根本。文章为涉农企业打造更多的农产品“网红品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价值,有利于乡村发展知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总结浙江省涉农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二者的对接效应,提出实现浙江省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接纳模型,以200个涉农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感知风险三个维度对影响其农产品众筹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探究。研究结果证明: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农产品众筹参与意愿,感知风险则显著负向影响农产品众筹参与意愿。研究结论为提高涉农主体农产品众筹参与意愿提供了参考,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积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背景下,有必要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机制。这有助于促进"荣誉后"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其工作热情,推动乡村教育的持续进步。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规划、不够细致等问题。可从定期跟踪帮扶、搭建发展平台、参与交流学习、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构建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打破垄断、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我国网信领域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新基建"正在稳步推进中。网络安全是"新基建"的前提,自主可控则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当前,"新基建"正在稳步推进中。网络安全是"新基建"的前提,自主可控则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与其他领域不同,信息领域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往往形成鲜明的技术体系,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高于对性价比的期待。例如,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国防安全等重要应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然后才要求性价比。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虽然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与产品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水平。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将"新基建"提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倡导的"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提供新思维、新方式、新动力、新模式,积极探索农产品"线上+线下"的新销售模式,拓展以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0.
涉农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1.围绕产业办专业农村职业学校的主题是服务"三农",这是农职校赖以生存之源,得以发展之本。当前,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嬗变,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专业村镇不断涌现,这些对农职校涉农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灵活设置涉农专业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引"节律即"引"价值追求、"引"专家智慧、"引"核心驱动,分别对应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精神驱动、差异发展、融通共进。以"三引"节律塑型乡村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的阶进模式,实现了对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和校级名师培养的全覆盖,是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对创新校本研修方式的有益探索,其功能有四:一是盘活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二是整合内外资源;三是培训不同层次教师;四是培养集团名师。由此推动教师集群发展,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形态范式性变革的创生新视域,并以团队共需拓宽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品质资源模块化整合的育人新视野,以及借助"四有"好教师培育寻求突破农村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性推进的课改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原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但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下的中国经济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在多次会议中被频繁提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基建"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创设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通过对转变专业发展意识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扶植力度保障乡村教师的网络学习功能、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路径探讨,以期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和教育的现代化相伴相生,是链接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但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诸多发展“陷阱”,如规模扩张陷阱、人才供需陷阱、专业招生陷阱等。为此,应明确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新”进阶路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拓展涉农职业教育新布局;面向乡村振兴开拓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新空间;结合数字化创新涉农职业教育新形式;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彰显涉农职业教育新使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涉农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随着数字经济在农村普及,数字商务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变革,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涉农“双高”院校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应该扛起乡村产业振兴责任,结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区域农业特征,以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为载体,发挥多方力量,推动数字商务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现代农业急需的流通领域相关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职教模式,并在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过程中,创出了品牌,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推进农科教结合,引领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建立农科教结合协作机制。建立了由农业、林业、农业资源开发等部门参与的产业合作委员会,指导专业与产业对接工作;建立了由江苏农林学院教师、行业专家、相关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成立了农林专业办与句容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涉农专业的发展计划和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1997- 2001年,除2001年我国农民收有所增加外,前四年农民增收都处于停滞状态。尽管政府一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解决农产品过剩、价格过低的问题,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现存的农产品卖不掉,另方面优质物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农民没有能力生产市场所需求的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涉农专业群“三园一平台”育训结合模式研究为例,论述中职学校应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提出构建“五方联动”的育训平台优化涉农专业群布局,协同校园、田园与产业园探索育训结合的涉农专业群教学改革,以及构建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训体系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学校推动涉农专业群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正在建设的浙江大学新农科实践教学基地对涉农和非农"双一流"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探讨了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与原则、基地中各大功能区块的具体建设内容、各建设项目与相关涉农和非农"双一流"学科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加强新农科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该基地的运作机制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