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如果告诉一个人,他只有三人的光明,他将如何使用他的眼睛呢?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大的生命,那他又会在这三天内干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会这样认为:匡正只能活三天,不如痛痛快快地享受,很难评判这种观点是对是错。但我敢说.他没有在生命的航程中尽全力,他生命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得到体现一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用生活的年限来衡量。有些人活着,却碌碌无为,白白地让时间从身边流过,无异于行尸走肉;有些人死了一但由于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而得到水生,可见,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体现在这个人的成…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家朱小蔓先生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实践者。她认为情感教育是基于幼童生命之根的培育,在幼儿精神发育、道德成长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朱小蔓幼儿情感教育思想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维度:1.“生命观”:始终坚守人道主义关怀以情感之眼看教育;坚信情感于“完整人”培育的生命价值;坚持情感是人类生命的主体力量;2.“情感观”:高度重视幼儿情感发育的德性价值,结合哲学思想架构与复杂科学文明综合考察生命早期情感培育的基础性、联结性与德性价值;高度珍视生命最初自然情感的创生、呵护、接续与滋养;阐释早期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与教育;3.“教育观”:挖掘幼儿情感发育的特征及人文主义路径;建设情感性环境与关系的教育策略;关注亲子情感关系的人文建构与爱的联结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当代中学教育的重要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人,其重要维度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使人走出精神荒原,共享生命和谐之美;走进人的心灵世界,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契合教育的价值,以人格健全为理性回归。提倡关爱,倡导宽容,形成合力是生命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佚名 《师道》2004,(12):15-16
应该说,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禅意,最终是靠他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任何外界的刺激和提示都只能是自我顿悟的一种辅助与先机。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更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实质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构成的三重具体完整的生命存在。依据这三重生命的特性,赋予以下教育意蕴:确保生命的自然天性———尊重生命,体育为先;实现生命与教育的共生长———德、智、美育之统一;社会生命回归生命价值———个体社会化、"共在"状态、生存教育;最终实现生命品性之完满张扬。  相似文献   

7.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8.
青年毛泽东拥有着积极乐观的生命观。他认为:生命是自然规律,但精神是不死的,人无需忧虑生死问题;与其自杀而死,宁可奋斗而亡,一个人须努力强健自己的体魄,增强意志努力奋斗;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结合起来,参与到改造全社会的奋斗过程之中方可实现生命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9.
“认识人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各种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生命观,其中哲学中以个体主义生命观和群体主义生命观影响力强大,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哲学的这两种生命观都经不起科学认识的反思,是哲学形而上思维一元化、极端化的结果。个体生命观犯了消解群体生命的历史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抽象得仅仅剩下本能;群体生命观犯了消解个体生命的现实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当做了自然之物去理解。新生命观的建立,既要看到个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又要看到群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还要看到家庭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在对个体、家庭、群体三者基于个体的内在同一性理解的基础上,把人类生命文明看做是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互动,人类生命文明的同一性、主体性、无限性才一目了然。全面的生命观对我们真实完整地理解和现实全面地建设人类生命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由生到死是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既要珍爱生命,保护身体,又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生死是对立统一的,是红白喜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的生命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树立人文化的学生理念 在班级管理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是对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不是“工具人”,他们不是机器;学生不是“幼稚人”,他们不是一个不成熟的幼稚群体;学生不是“问题人”,他们不是总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与不足。相反,学生乃是一个完整的、发展的、独特的生命体,他们有着神秘的生命之魂、诗意的生命感动、鲜活的生命经历、旺盛的生命能量、浓郁的生命期待和真挚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轻松     
《学苑教育》2012,(16):1-1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尼采对"另一个世界"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之热爱,缠绕着尼采;对健全人类之渴慕,激励着尼采。可是遍视古今,尼采却发现因世界的二元分裂和世界真实关系的颠倒,人之生命被遮蔽,人之尊严丧失。为了能回归唯一真实的世界——生命世界,让人“成为你自己”,尼采深刻地揭露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将人的生命从理性、道德和上帝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它是人的物质肌体与精神意识统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存价值选择活动。艺术是对生命之“是”的真实反映与对生命之“应是”的价值选择表现的统一。所以,艺术是对生存活动的反映,但不是生存活动本身,它一经表现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人是目的”理应成为道德教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完整、独立的生命存在是道德教化的基础,提升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标;尊重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和相应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引导个体追求更高的存在境界和存在价值,是道德教化的价值路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使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向上,包括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良好的个性;4、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自从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兴起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范式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在理性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规范下,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以及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也渐渐地被边缘化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这不能不再度引发人对教育本质意义的思考,本文便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来阐释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意义,并强调只有灌注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为学生敞开的才不会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论生命教育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建构主义学习观构成了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为: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对话、和谐的关系;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种唤醒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