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2.
关注寄宿制学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3.
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与全省、全国同龄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分析和对比研究,为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办好民族寄宿制学校提出可供参考性的建议,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农村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可以整合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理布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等措施,用以促进提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吉林省结合民族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民族寄宿制学校,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强化学生宿舍和食堂的管理,确保寄宿制质量。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建立寄宿制新模式,实现寄宿制形式多元化。目前,全省民族寄宿制学校有125所,占全省民族学校总数的52%,住宿学生数占民族学生总数的22%。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省民族教育有效的办学形式,成为民族教育的生力军。一、调整民族中小学布局,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民族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是,由于大量农村朝鲜族人口向城市流动,加上朝鲜族出生率逐年下降,导…  相似文献   

6.
抓住特点办出特色———寄宿制民族小学学校管理点滴□吕昆池寄宿制民族小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区独立建制的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住宿就读在校的全日制小学。我省独立设置的寄宿制民族小学有321所,在校学生43759人。举办寄宿制民族小学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民族教育研究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教育司祝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教育研讨会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全国民族教育形势很好,发展也很快,少数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少数民族教育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根据1986年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1320多万人,民族寄宿制中小、学4400多所,有民族学生78万多人,如包括多种形式的寄宿制(半寄宿制、三包寄宿制等),民族学生数达到100万左右.原教育部属十所重点高等院校举办民族班,到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是甘南藏族农牧区中小学管理的基本模式,文章以具有典型的寄宿制学校的日常管理为研究内容,并将通过对比探讨,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寄宿制的适应能力和教育引导对策。对民族地区寄宿制模式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概述,指出面临的困境及基本策略。以最新的教育观念与寄宿制这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结合,研究学生在老师的适当监护下形成一定的自理能力的假设,拟提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成立学生自管会,试图对学生自管会分解一定的任务和管理目标初步划分的试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云南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独具特色的办学实际出发,阐明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档案的重要性,归纳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档案的特点、价值及其管理办法。作者认为:由于云南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及其学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它的档案具有与普通中小学不同的特点,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在总结云南民族教育经验,探索掌握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校工作的规律等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实际出发,提出了有别于普通中小学档案管理的一些办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儿童孤独量表》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男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比高年级的小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建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亲情补偿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构建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责任重心偏低和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等原因,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本世纪开始,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奠定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志着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建立。但是,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助覆盖面偏小,部分农村儿童和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没有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贫困学生能得到生活补助。贫困学生甄别困难,资助工作实施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采取教育券等方式给进城的农村流动儿童提供资助,需要对全部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明确提供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责任,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三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表明,当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低龄学生消极适应突出;学习任务重、生活单调;自我适应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缺失等。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在政府增拨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家校合作,从而使学生快乐健康地发展,更好地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三个旗县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寄宿生的超负荷学习和过度管制、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不良、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大,学校管理面临困境等。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农村学校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尚不具备实行寄宿制的"软硬件"条件;寄宿制学校的普遍建立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等。对此,应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寄宿制学校要超前建设,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对学校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实证调查,从教师结构、生师比、教师编制等方面分析了样本学校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合理核定教师编制标准,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适应民族地区学校需求的教师培训机制,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收入,改善医疗、保险、住房待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发展寄宿制学校等方面提出优化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tically describes how the state of mainland China addresses the 'periphery syndrome' of education in its 'peripheral areas' of national minorities. It discusses the rationales, policies, implementations and resu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basic educat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9-year compulsory schooling and the boarding school system for minority pupils suggests contradictions and mismatches between state 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s. The article reveals educational, as well as geographical displacement of minority schooling,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ly little-known Tibetan Schools and Classes that have been radically developed in the metropolises of Han majority. The dislocation of reform for minority basic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lack of cultural sensitivity, is further compounded by the ubiquitous practices of pupil tracking and schoo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policy components of cultural responsivenes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minor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Adolescent alienation is a symptom of problems in relations among the individual, school, community, and family. Based on a research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897 Tibetan adolescent students in Grades 7 to 12,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over one third of subjects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alienation. Questionnaire data and field work show possible sources of this alienat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Tibetan society in China, factors that may reduce alienation, and explanations for low levels of alienation among some student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argument for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alienation among minority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一些高校现行的双语教学体系存在着不足,针对新疆地区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了湖北省老河口市教育系统“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该市教育系统关爱“留守学生”的基本经验,分析了“留守学生”教育与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积极筹建寄宿制中小学,多方协作,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氛围,动员“五老”组建辅导站,建立与“留守学生”父母信息联系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