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的沙漠,维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 这"死亡之海"却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沙漠. 楼兰、尼雅、安迪尔、丹丹勿力克……在这些大漠荒城里,有一处最让人感到神秘、向往和浪漫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大沙漠心脏的、占地面积最大的昔日"精绝国"古城--尼雅.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的沙漠,维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这"死亡之海"却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沙漠。楼兰、尼雅、安迪尔、丹丹勿力克……在这些大漠荒城里,有一处最让人感到神秘、向往和浪漫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大沙漠心脏的、占地面积最大的昔日"精绝国"古城——尼雅。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西音乐艺术的广泛交流创造了条件.交流的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西域音乐的东渐和中原音乐的西传.关于西域音乐东渐的情况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而中原音乐西传的记载却较少.因此,以往论者只注意到了西域音乐的东渐,忽视了中原音乐的西传,甚至绝断地认为古代只有西域音乐在东渐.如日人岸边成雄在他所著的《古丝绸之路的音乐·西域音乐概述》中说:"……丝绸是从东方流向西方的,而另  相似文献   

4.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其腹地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二十六个王国,被称为西域三十六国,其中在现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古代王国遗址,它在经历厂一千六七百年的岁月流逝后,至今保存完好,它就是被称作“东方庞贝”、“梦幻古代城市”的尼雅遗址。  相似文献   

5.
宫泽贤治的"西域异闻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作家心目中独特的西域形象:西域既是给予人磨难的"受难之处",又是"人界"与"天界"相融合之处,进而又是能令人领悟真理,接近信仰的"涅槃"之处.而这样一个基于现实而又超脱现实的西域形象体现出作家对佛教坚定的信仰和对西域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从而使尼雅一夜之间轰动世界,成为各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和生态学家梦寐向往的考察热点。她足以和意大利火山爆发而被湮没的古罗马遗址庞...  相似文献   

7.
<正>他对她会不离不弃吗?希拉里·克林顿曾在美国各大网站推出一份调查问卷:凯特非常爱尼雅,可是有一天,尼雅出了车祸,颈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你觉得,凯特对尼雅的爱还会一如既往,数十年不离不弃吗?A.凯特对尼雅的爱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真爱是能够经得住任何考验的B.凯特对尼雅的爱一定会发生改变,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这种傻瓜似的爱呢C.凯特对尼雅的爱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现实太残酷了假如是你,将会如何选择?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0%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代使用于中亚及中国西域地区的编织地毯的术语,主要有尼雅的佉卢文书、和田(于阗)文书、汉文文献记载,也包括梵语文及其同种语文、伊朗语系的新老波斯文和粟特文,以及突厥语文。论文分析阐明了尼雅佉卢文的两个地毯词汇ko ava和tavasta a同于阗文的gahāvara和thauracaih覿是同根词汇,相近的词汇在印度语系和伊朗语系都有诸多的例子。本文还认为汉文的罽、氍毹、毾、毯、缂等为外来语,并同上述两组词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向成吉思汗致敬,我不说自己从北京来到新疆,我是从元大都来到西域.在荒废的丝绸之路上,开始一个人的西征.什么时候才能赶上那消失了的大部队?正如诗人喜欢把西安叫做长安.我把北京叫做元大都,使自己更像征服者!西域,同样是新疆的乳名--成吉思汗当年就这么称呼它的……  相似文献   

10.
尼雅曾经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四大文明古国文明交汇的地方。今天,尼雅为什么会毁掉?是人类自毁?还是大自然的惩罚?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的沙漠,维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可知,这“死亡之海”却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沙漠。在这“死亡之海”里,昔日曾有过36个绿洲王国,充满了田园般的风情。而今,这一地域已演变成了留下众多古城遗址的“进得去而出不来”的恐怖沙海。多少神秘、多少浪漫、多少迷惑,统统掩埋进了这浩瀚的黄沙之中。楼兰、尼雅、安迪尔、丹丹勿力克……在这些大漠荒城里,有一处最让人感到神秘、向往和浪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西域乐器     
西域,在历史上指主要以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的广大领域.因为中国历史上所统辖的版图大小不同,西域的地理范围在两汉、唐、辽、元、清鼎盛时期,还有所变化,还包括中亚、南亚之波斯、天竺等一部分.这一带在古代史中曾有三十六国,后来分裂为五十多个小国.随着东西方交通的发展,人们又将与汉地有交通来往的中亚、西亚,以及南亚次大陆众多国家与地区也划入西域范畴之中.西域各国在艺术上都有着自己突出而鲜明的风格,也处处可见文化交融的痕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张骞通西域后,有人往返于"丝绸之路",将西域乐器带人中原,现在这些乐器在中国戏曲、音乐界,已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2.
《百官公卿表》载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颜师古注云“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也”。清人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三》云:“西域当为四城……西四城域字相似,又涉下文西域而误耳。”今人多从颜说。如陈直《汉书新证》 (增订本) 一书即认为京城警卫由城门校尉负责,无需中垒校尉再司其事;武帝时无专职西域之官,正由中垒校尉兼之。今按:颜、陈之说均误,王说  相似文献   

13.
马智全 《家教指南》2021,(6):136-143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域使者提供饮食车马接待,派人迎送西域使者,确保其路途安全,以保障贡赐贸易的畅通.贡赐贸易与儒家"来远人"的王道思想有关,政治上表明西域诸国归顺于汉,经济上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物资交流.贡赐贸易是西域与汉朝交流的动力支撑,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东汉经营西域的过程,《后汉书·西域传》载: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候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十六年(73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庐地,置宜禾校尉以屯田,遂通西域,……。明年,始置都护、戊已校尉。……建初元年(76年)春,……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已校尉,不复遣都护。……和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在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对西域音乐的独特感受.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领悟力与其西域情结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意象,为人们呈现出对西域音乐与众不同的感受,生动再现西域音乐特色.而<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将西域音乐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置时间,在古代史籍中记载不一,各级教科书的说法也不一致,有的取神爵三年(前59年),有的取神爵二年,《汉书》中又有地节二年(前68年)之说.那么,西域都护究竟建置于何年呢?《汉书·百官公师表上》:"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汉书·郑吉传》则说:"自元狩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以上所载,西域都护始建于地节二年,即汉遣郑吉为使者校尉出屯渠犁的时候.使者校尉是汉边郡的屯田校尉.徐天麟在《西汉会要·职官二·屯田校尉》下注说:"《西域传》云:武帝通西域,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外国者.至宣帝置都护,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于北胥鞬、莎车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汉置使者校尉在西域屯田,固然主要为屯田积谷,供应汉驻西域军队及商使;另一方面,因屯田区地近匈奴,而西域诸国与汉之关系也时近时离,尚不稳固,使者校尉一般又兼有军事性质,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农官.而西域都护是西北地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本职为职都尉谏大夫,都护是其加衔),主掌管西域的军政事务及督率屯田  相似文献   

17.
前言   自汉武帝横扫匈奴,臣服西域,张骞"凿空"天山南北,开辟中原至地中海的商路后,逐步形成以长安为起点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西汉末年,中原战乱,自顾不暇,西域臣服匈奴,东西交通阻绝.光武继起,混一华夏,但力量薄弱,无心西域.东汉中期,北败匈奴,文吏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三十余年,自是丝路畅通,商旅东来西往,荒烟大漠,驼铃声声,又是一片欣欣之象.……  相似文献   

18.
汉代的屯田     
(一)汉武帝时候,汉跟匈奴展开了三次大战,打败了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西汉帝国的势力一直达到西域。为了巩固边防和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西汉帝国必须派出大量的军队去戍守边疆。要把大量的军需给养输送列遥远辽阔的边疆去,是人民一项非常沉重的徭役,也是国家一项非常巨大的负担。汉政府就命令戍兵就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通沟渠,种五谷”,自己来解决军粮的给养。后来,赵充国上了一个“屯田十二便”的奏章,以后,就把戍兵垦殖叫作:“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置张掖、酒泉(按系敦煌之误)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原注:开田,始开屯田也。)”(汉书卷24下食货志)这是西北边疆屯田的开始。汉跟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西域……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原注:收其所种五谷以  相似文献   

19.
胡睿 《林区教学》2013,(10):35-37
明代的对外交通,由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多多少少掩盖了明朝陆路交通的发达,加之近代学者多研究郑和下西洋以及与南洋诸国的交往,且成绩显著,而陆路交通方面的研究则受到了冷遇。其实,明代的陆路交通业也曾经繁荣活跃过,只因前代在丝绸之路上开辟过盛世,而南洋一带的域外交通也在永乐时期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加之明代的西域经营在继永乐后也逐渐没落,所以造成对于明代的陆路交通业的研究不受重视。而陈诚作为明代前期重要的出使人之一,见证了从洪武到仁宣之际,明代对西域的经营情况,基于此,以陈诚五次出使西域为主要内容,论述明初对西域的经营和开发,以期加深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隋书·西域传》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隋书·西域传》的体例、所载西域里数和资料来源进行了讨论。认为:按照交通路线,《隋书》所列西域各国编次是混乱的,传文出诸不谙西域事情的编者之手;传中所见西域里数堪与前史印证者不多,说明其有独立的资料来源,可能只是利用了大业三年前获得的数据;在史料来源上,只是依据档案编撰,而无意复述裴矩《西域图记》,同样也没有采用韦节《西蕃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