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凳子     
今天是我出生的日子,我穿着一身亮丽的黄油漆外套,直立着四条修长的腿,美美地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与我的好朋友——“桌子大哥”闲聊着。“喂,桌子大哥,咱们很快就该运到学校去了吧?”“大概吧,但愿咱俩能被分到一块。”“不知道谁是咱们的第一位主人。”“希望是个和善的人。”很快,我和桌子大歌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工人们便把我和桌子大哥和许多同胞一块都搬上了一辆大卡车。汽车在颠簸中把我们带到了一所学校。我问:“桌子大哥,这是什么学校?”“好像是个中学。”桌子大哥说。  相似文献   

2.
过年结婚     
民间有句歇后语“过年娶媳妇——喜上加喜”,可情况未必都是这样:我今年75岁,大哥结婚那年,我虽然只有7岁,却对那段“过年结婚”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范俊强 《成长》2007,(9):12-16
我们的班主任:姓王,东北师大毕业,用他的话说“上大学啥没学会,就学会忽悠了”。知道他是东北人后,全班同学一致同意,封他为“忽悠王”。忽悠王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同学们都对这个“大哥”很尊敬,每次见面都向他问好。而我不行——不理不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的第一天,在去学校的途中,我被同事告知,学校几个结伙捣乱的学生分到了我的班里。我的心不由一惊,以前我虽然没有和他们接触过,但对他们的“名声”却早有耳闻。果然,一上课,他们就大显“身手”:喝水,吃东西,串座位,目中无人地大声说话,被他们几个称为“大哥”的还掏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烧书桌抽屉里的抹布玩。当时我心想:枪打“出头鸟”,如果镇住了“大哥”,其他几  相似文献   

5.
面壁思过     
晓庄师范有一条校规:“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陶行知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一天,陶行知去农民陆大哥家帮助犁田。陶行知一周要来两次,陆大哥当他是自己人,不与他客气。陶先生扶着犁、赤着脚跟在牛背后,牛与他很熟,温驯地听从驱使,翻卷的泥土像波浪似的一层层铺开。陆大哥很高兴,请陶先生去家里吃晚饭。“有什么好东西,快拿出来给我吃,我饿了!”陶行知不客气地大声嚷着。陆大哥拿着一瓶酒,说:“这瓶好酒,特意给你留着。”陶行知转身就要走:“你请我喝酒,不是要我违反校规?这顿饭我不能吃。”“真是笑话,这又不是在学校里,喝一点酒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高桥留美子1957年生于日本新泻市,1980年在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儿时的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好动,因此和邻居孩子都不熟。父母经常说:“去外面玩!”而她却自然而然地多半呆在家中画图。她有两个哥哥,第一次对她说“画漫画吧”的人,是目前当医生的大哥。说到大哥,高桥留美子笑着说:“他说了几句我不明白的话:‘你看!漫画的要诀就在四格画面。’且督促我画漫画。当时我是赤冢不二夫的漫画迷,所以就画了《松君与公主》。这全都是大哥的功劳吧!”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这样一位母亲。中国传统母亲总喜欢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是第一的,不成龙则成凤。我不是最好,也不是第一,在学校里总是平平凡凡的那么不起眼,所以自豪这一类词语似乎离我的母亲总很远。妈妈说得最多的是“你看人家xxx.这次考试又第  相似文献   

8.
正01小学毕业那天下午,我爸去接我回家。我在学校门口,扭扭捏捏地递给他人生中第一张奖状:“精神文明标兵。”各位大哥大姐可能不懂,这个奖项大概是专门用来应付那些“平淡无奇”的学生的——意思就是你这个小姑娘,六年来没惹过事,没骂过老师,没打过同学,我给你个安慰奖赶紧滚吧。  相似文献   

9.
手机故事     
碧海 《教书育人》2002,(7):28-28
1993年从南宁开往北海的长途大巴上,我第一次见到手机。一个年轻人,手握一部手机上车了。一车的乘各用羡慕和敬畏的眼神向他扫射。从那年轻人得意和高傲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选择了大巴是比一个人闷在小车里更有“炒作”效果和“轰动效应”。1993年之前,我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手机,而且那电视剧也大多是港台的。那时人们管手机叫“大哥大”,拿手机的人也都被称为“老板”,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当时没人叫你老板,老板中的大哥才配拿“大哥大”。“大哥大”的块头确实大,足有半块红砖那么大。尽管那么重,带着不便,这“大哥”也…  相似文献   

10.
零大哥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成为除数大家庭中的一员。一天,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栋楼前,抬头一看,楼上写着“除数楼”三个醒目的大字。零大哥心想:“除数楼”,我一直都想做除数,这我得进去看一看。于是,他迈着大步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我的第一感觉是新奇,没想到“课”竟然可以这样上,并且每节课都是如此。第二感觉是困惑:一个经济条件很差的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竟然是这样快乐积极、充满自信,他们的个性竟这样张扬。在这些方面我们这些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也自愧不如。这完全是一种“另类”的课堂,但是又不能不承认,这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现象,我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条内存,我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已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大哥,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的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寝室中每人都有绰号,李XX的绰号是"大哥"。称他"大哥"有好些原因。第一当然是年龄大,他是我班两个超过30岁的人之一。第二是考分高,他的入学成绩409.5分,全系第一(比班上分数低的同学足足多了八九十分)。第三是讲义气,他对同学都像小兄弟一样看待。最后是他有些倚老卖老,爱管闲事。比如我们寝室里的每晚九点半熄灯,就是他的力主。尽管当时那些求学若渴的同学们很有意见。我在进大学前还有些自负,但入学后却常骂自己笨,原因是班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根内存,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记不得我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大哥,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地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  相似文献   

15.
玫瑰与九妹     
大哥从学堂归来时,手上拿了一大束有刺的青绿树枝。“妈,我从萧家讨得玫瑰花来了。”大哥高兴的神气,象捡得“八宝精”似的。“不知大哥到哪个地方找得这些刺条子来,却还来扯谎妈是玫瑰花.”九妹说,“妈,你莫要信他话!”“你不信不要紧。到明年四月间开出各种花时,我可不准你戴,……还有好吃的玫瑰糖。”大哥见九妹不相信,故意这样逗她。说到玫瑰花时,又把手上那一束青绿刺条子举了一举,——象大朵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里有一个传说,坐在我前面的那个男生,五次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甚至远远甩开第二名二十多分.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为他感到骄傲.班主任老师总会自豪地说一句:“年级第一是我的学生.” 渐渐地,他的名声传遍全校.同学们也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喊他“学霸”“永远的第一”.每次同学这样喊他,他总会一笑而过.有同学问他有没有压力,他说:“没有,我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第一,别人总有一方面做得比我好的.而且,我为什么非要当第一呢?”  相似文献   

17.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恺是初三学生,长得身高体胖,最让人羡慕的是他嘴唇上方那一抹浅黑的、绒毛般的胡须。小个子李响说那胡须让吴恺显得特帅,李响常追着吴恺取笑:“大哥、大哥你好么?”李响爱吹牛:“我不怕你,我大哥是吴恺,他罩着我呢!”  相似文献   

19.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条内存,我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已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 大哥,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的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 其实我并不愿意跟他计较,因为他脑子小,思维也很简单。虽然说他是我的上司,可是每次睡觉醒来,他连要干什么都记不得了,总是急急忙忙地找BIO S兄弟:“嘿!哥们,今天干什么来着?” S总是很不耐烦地把 BIO每天必做的工作说一遍,然后就去睡觉了。接下来就轮到我和C哥瞎忙了。 在机箱里的兄弟中,我最喜欢硬盘。他脑子大,记的东西多,而且记得牢。他说话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少说错,这说明他很有深度,我这么感觉。CPU 也这么想,不过他很笨,每次都忘了硬盘是谁。开机自检的时候总要问:“嘿,那家伙是谁?”“ ST380021a!我总要重复一遍。 硬盘很喜欢忧郁,我觉得像他这样忧郁的人不适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