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2.
一、感受的含义感受是由客观对象可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由某客观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感体验。感觉、知觉、想象、情感和思维是感受活动中的基本心理因素。与感觉相比,感受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应。感受是在感觉基础上对客观对象所作出的更为复杂,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功。与单纯的感觉不一样,感受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我看来 ,它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 ,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 ,存在着个别差别 ;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因此 ,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必要条件中 ,体现在主体方面的就是阅读能力。从生理方面说 ,学生必须有对语言符号的感觉、传导、反应、识别的能力 ;从心理方面说 ,学生必须有对文本信息的知觉、记忆、想像、思…  相似文献   

5.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6.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动态现象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通过听觉活动、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审美满足,并引发他们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以加强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相似文献   

7.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写作个性化对学生而言就是作文个性化。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在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其核心的东西应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如何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呢?感受性观察就是一个特殊途径。什么是感受性观察?顾名思义,感受性观察是通过心理活动去感受事物,并且以获得并表达独特感受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特殊观察法。《现代汉语词典》把“感受”解释为:①受到(影响);接受。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可见,这种观察包括信息吸收与信息重…  相似文献   

9.
一篇文章中,如果有几处精妙的色彩描写,那就如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怎样才能运用好作文中的色彩描写?首先,对事物要注意认真观察,对于一种事物,不仅要观察它整体的色彩,还要观察它局部的色彩。比如:观察一朵鲜花,远看,整体感觉是什么颜色;近看,各部分又是什么颜色。对于同一类事物,要仔细观察它们各自不同的色彩。如,观察人的面部,见阳光少的青年脸色白皙,经常在太阳下晒的人脸色黝黑;健康活泼的脸色白里透红,多病的人脸色是蜡黄或苍白;动怒时脸色发青,平静时脸色较白。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  相似文献   

10.
第五讲学习心理的学法指导(一)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讲话第一节感知的学法指导○曾泉根(峡江县巴邱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发端于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认读文字符号,感受言语说明,观察有关事物及模拟形象,以获...  相似文献   

11.
感受是由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它以感觉为基础,以知觉的形式体现出来。感受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激活写作动机,奠定情感基调,丰富文章写作内容。因此,从事写作活动,写作主体必须要具备丰富且细腻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豹、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种知觉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它具有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个本质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持久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学生的直觉、情感、悟性等参与教学,用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个体性,它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有独特色调的感觉、知觉和意识;二是真实性,它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活动,以真实的感受为基础:三是情境性,  相似文献   

15.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色彩诉诸感觉触发情感、激励想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对色彩最终评定都以视觉和知觉为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就是以此为教学目标的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色彩课。如何刨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形象、色彩绚丽去感受体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色彩诉诸感觉触发情感、激励想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对色彩最终评定都以视觉和知觉为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就是以此为教学目标的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色彩课。如何刨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形象、色彩绚丽去感受体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小学生的认知障碍小学生认知障碍是小学生在认知活动的某些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异常,表现为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等。(一)小学生的感知障碍感知障碍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及感知综合障碍。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1.感觉过敏。对引起感觉的客观刺激的感受性过度增高,视觉、听觉、皮肤觉、痛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某些感觉过分增强。2.感觉倒退。指在正常情况下对一般强度的客观刺激的感受性过分降低,如色彩暗淡、视线模糊、皮肤感觉麻木等。3.感觉倒错。对同样的客观刺激产生与正常人感受性质不同或相反的感觉异常,如正常人感到天气寒冷,患者却感到热得受不了。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分为三种:由于外界刺激的强弱引起的感受性错觉;由于高度紧张、恐惧、焦虑、期望等情感性因素而产生的情感性错觉;在感觉过程中加上自己想像因素的幻想性错觉。2.幻觉。指在没有响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虚幻的知觉体验。可以分为幻视野、幻听、幻嗅、幻味、幻触、本体幻觉、性幻觉等。感知综合障碍是一种特殊的感知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从整体上可以感知,但对其部分属性,如大小、远近、形状、时间、空间等则产生错误的感知。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即对事物大小比例和空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即感到时间停止、岁月凝固或时间飞逝的症状;环境感知综合障碍,即感到周围环境不真实的症状;自身感知综合障碍,即对自己身体某一部分或特性发生错误感知的症状,如感到自己脖子变长了,脸面变丑了等。  相似文献   

18.
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造型艺术领域人们进行审美活动、创作活动的基础。在造型艺术中,人们对可视形象进行观察、反映、体验与联想,获得了主观的印象与独特感受,然后将感觉和领悟而达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精美的令人神往的艺术品。一、感觉在造型艺术中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特征训练有素的“感觉”总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观照事物的。色彩画家描绘“金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是思维的直接基础,而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和知觉一样的对当前事物反映的直观性,又具有比一般知觉更大的理解性。因为在观察前要明确目的任务;在观察中要分出事物中不甚显著的特性及各特性之间的联系;在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整个观察过程,都需要有思维积极的参加。因此,观察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探究天津许前晖一、在直觉形象中进行语言训练认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形象的减觉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对个别属性的感觉上,产生综合知觉,是学生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重要特征。1.运用插图、音像。小语课本中共有三目余幅以表现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