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探讨了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认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宽厚的多学科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必须从学制,课堂设置,实践教育,学术教育和高教师资等方面彻底革新,形成适应司法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职业化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提高个人的自身素养,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事实上,成熟法治国家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法律教育的职业化是成就法治事业的通途。换言之,法治社会对法律人的需求是:这一群体不仅应当具有共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构成,还应当具有充分的职业训练。没有职业训练的法学教育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难想象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法学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学学生只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的现状,使他们能掌握法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思维、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法律教育更加适应法治建设和法律职业化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2018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对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教育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本文厘清了法学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精英教育,并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实践,探讨了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论证了以"健全人格教育观"为统领,以德法兼修、教学相长、教研互动、通专并举、虚实结合、内外协同"六结合"为路径,解决好法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法治社会要靠“法律人才”。法律学问、社会常识、法律道德三者兼备称为“法律人才”。我国现阶段更多的是法律从业人员 ,距“法律人才”的内涵要求相差甚远。研究法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及其支撑基点 ,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和法律法学教育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是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学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民主法制进程中,承担着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律文化、传播法律知识、培育高级法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迅猛发展,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产生了对法律和法制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影 《教师》2014,(29):104-106
法学教育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法治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囿于体制与条件的束缚,与其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的窠臼,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关系、机制体制、活动经费、评价考核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满足法律诊所教育需要,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实务能力分别是法学本科学生的专业灵魂和专业技能,法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应当是培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专业灵魂、以法律实务能力为专业技能的法律职业人才。法治理念培养的主渠道是夯实法学理论基础,法律实务能力的提高的基本途径是强化专业实践性教学,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对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的历史使命。(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法治工作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建设者,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决定》要求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2.
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关注法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司法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卓越法治人才的供给,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革新。在智能司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格外重视法律思维训练的强化、类案技术的习得、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获取、职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养成。同时,智能司法的发展,也有助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高等法学教育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考试制度,从而更多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实现依法治国有赖于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法治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法治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法治信念涣散、职业道德感不强、理论不能衔接实践等,法学教育与实务要求脱轨。因此,在未来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只有更加注重整合高校与实务部门资源,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课程体系与教育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法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核心目的是培养法律人才。法律人才应具备法律的理论和系统知识、法律的道德、法律职业的能力、法律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和一定的社会常识。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密切相关。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体系复杂,法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很有必要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法学教育改革的力度,更好地培养法学教学、科研和职业化法律实务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法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人类进入全球化新时代,从而引发了法律的全球化趋势。法律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法学教育步入全球化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法律人都必须反思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改变教育观念,完善创新型高层次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要求,培养具备处理国际法律事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应成为21世纪法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重新定位为:以法律职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运用法律的各种专业人才即应用型法律人才;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进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