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公共教育学知识催产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师公共教育学应重在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角色地位。知识催产教学通过将公共教育学的内容分解为若干教学主题,并以精心设计的教学论题切入教学主题,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催),充分发挥(产)学生的主体精神,把教育学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教育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行为目的的一种研究范式.将行动研究引入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改变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沉闷局面,促进高师教育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行动研究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推进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行动研究,需要解决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机制,构建任课教师间共同协作的文化,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变并进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教育学作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必须率先垂范.文章探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师公共教育学实践教学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教师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及教师职业情感建立方面的价值定位,旨在为教育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向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师公共教育学由于其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导致其教师角色定位的特殊性。本文认为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学生未来角色意识的激发者;教育理论的学术探究者;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建构者;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5.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受程序教学模式中的"小步子原则"的启发,针对高师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同时又缺乏中学教育、教学的感性认识及多数公共教育学教材论述比较详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一般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时是54课时)的实际情况,采用"导读、精讲、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模式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在培养未来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最直接的作用;传统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与高师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相悖,必须改革;采取与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新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高师公共教育学作为一门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在面临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下,应当不负培养新型教师素质的使命。高师公共教育学应遵循实践取向的教学思路,通过转变课程角色,发掘课程资源,调整教学秩序,变革课程评价等教育实践活动,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实践性知识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系统讲授灌输多,学生学习抽象理论多,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少。高师院校应准确定位,加强师范精神的建设,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水平。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效能差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为此 ,应结合教师专业化的理念 ,通过局部试验 ,从课程、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维度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进行改革。同时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要做到系统对待 ,分步实施 ,环环相扣 ,多方协调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水平。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效能差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为此,应结合教师专业化的理念,通过局部试验,从课程、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雏度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进行改革。同时,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要做到系统对待,分步实施,环环相扣,多方协调。  相似文献   

11.
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但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比,教育学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仍未摆脱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将在其他领域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引入教育学领域,构建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并就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是推动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学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a conditional grant program for teacher trainees helped attract better students to teaching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Free Education for Future Teachers program implemented in top teachers’ colleges provides tuition exemption and a generous stipend package to students in teaching major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ecipients teach in their home provinces after graduation. By comparing score changes between teaching and nonteaching (“regular”) majors and between program colleges and nonprogram teachers’ colleges, we find that this grant program helps attract students scoring 0.4–0.5 percentiles higher in the score distribution to teaching major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gram impact is stronger in places where more students are likely to be credit-constrain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ditional grants targeting university-based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a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election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学生主体性的丧失是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欠佳的深层原因。故而 ,心理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从有效学习的三个必要条件来审视教师教学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 ,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Recruiting and preparing STEM majors for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efforts at improv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 quality at secondary level. One question is whether STEM majors who have not had the chance to experience ac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lasses as secondary students themselves know what inquiry pedagogy is. Secondly,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ose who experienced inquiry in their college introductory discipline courses will be able to utilize the pedagogy in teaching secondary content. We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through studying 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methods course designed to improve STEM majors’ capacity for delivering inquiry-base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lesson. Analysis of data from pre-and-post course surveys and students’ written research reports including students’ reflection on their inquiry projects suggests that offering future STEM teachers opportunities to conduct inquiry and reflect explicitly on how inquiry can be used to teach secondary content is important and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16.
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理念与精神来检视,我们发现,造成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知识的意义及其学习的价值。因此,意义建构应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学课程旨在让师范生体认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教师职业的意义。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改革策略在于回复知识的意义与重构学习的路径,具体包括:恢复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立足师范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有机化学是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在高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科学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其直接性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化学教师应把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文章概述科学探究能力,探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要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公共课教育学的改革应深入到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中 ,为此 ,必须确定公共课教育学合理的课程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知识 ,更新观念和内容 ,使其知识组合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程的师范性是由其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的。从知识层面看,主要包括指导一切写作活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师生共享的用于课堂对话的教学工具知识,由写作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相融合而产生的写作教学论知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必须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20.
The teaching of the science topic sound, a popular topic in science instruction, is selectively analyz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using evidence excerpted from a prominent teacher practitioner journal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hifting innovativ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eachers of science should teach the sound topic are identified in the categories of content and pedagogy. Historical connections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ound, identifica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the subject matter of sound, recommended general pedagogical strategie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und concept are examined. Discussion relates to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 a given time period (social and theoretical) 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used to guide instructional practice. One implication for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is the need for science teachers to develop an historically and philosophically grounded perspective by examining both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n a science topic over an extended time and the historic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top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