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作成 《成才之路》2022,(12):37-39
国际贸易学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教学路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2.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建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竞赛3个方面,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业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各环节逻辑关联性不够紧密,教学体系整体设计欠完整,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为此,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借鉴ADDIE模型,通过对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环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资源和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等维度从逻辑关系上进行整体设计与优化;尝试构建一套理论有据可依,方法落地可行,贯穿教学全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确保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紧密融合,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构一要聚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共性目标,围绕政治文化定位、理论素养定位和传播技能“三个定位”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二要牢牢把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征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精准推进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一库两群三平台”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抓手;三要努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打破课程、专业、学科边界,通过协同教学方式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检验”的完整课程思政教育闭环。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场域理论”观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发现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除对传统教学理念有冲击外,对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习性”将起到一定的重塑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与实现师资力量的重新配置,激发思政教育活力,提升育人质量;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顸层设计的特点,其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思政”管理体系将逐渐改变教育管理体系的原有面貌,以更好地实现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与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也使“课程思政”建设自身得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职英语课程是西方语言的载体,但它的根本任务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立德树人”。因其内容的特殊性,“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长期缺失。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植入“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高职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课程、全过程、全员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务。现基于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体系,推动形成国际贸易学科思政教育新思路,使其成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设计一套科学、成熟、可推广应用的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以此推动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专业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优秀的个人品格和全面的科学观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理论思想逐渐从高等教育外溢,并开始活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政课程”,前者渗透在非思政学科教学中,具有教育功能的隐秘属性;后者则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存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显性特征突出。课程思政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优势,有利于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初中学段落地生根。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思政融合意识,其次做到准确选取课文中的思政要点,然后做好课堂的教学设计,最后将育人内涵在课文讲解中不经意间种在学生心里。本文以《孔乙己》课堂教学为例做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和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其获得感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279位学生的抽样调查,从知、情、信、意、行五环节描述统计分析高职生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并进行效果评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三条提升高职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新路径:丰富“三教”思政内容供给体系,搭建知识“意义建构”;创设“思政味”教学情境,多元内化价值观念;设计“协作”与“会话”,实现立体化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文章首先分析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加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测量平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步高效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是教学改革的新挑战。以建筑施工技术项目化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教学“导入”“学习”“实操”“评价”和“反思”模式,契合课程思政“引导”“思考”“践行”“领悟”和“改进”的“五步法”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步,实现“理实一体”与“项目化”教学,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系统化,通过课堂主渠道精准高效培养人才。并提出培育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改进思路,为同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直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作用;以课程与教学论为指导,强调“智能+”赋能思维方式转变,突出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形成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提出了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选择课程在线平台、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基地、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的智能时代课程思政设计方法,以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大思政”理念,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商魂”、家国情怀、诚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酒店收益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将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被广泛关注。针对管理类课程特点,在分析其引入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基础上,提炼管理类课程思政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强化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三角形”模型,阐述管理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范式。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分析课程思政设计全过程,以期为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力学”是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依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大学生培养要求及未来职业岗位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一次课“典型案例”、理论教学“画龙点睛”、实训环节“润物无声”、教学方法“于无声处”、评价方法“三全视角”、教师言行“潜移默化”等途径融入课程思政,教书育人效果良好,实现了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