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基于他的犹太身份,"犹太性"是其艺术创作的根基。索尔·贝娄塑造了众多的犹太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犹太主人公在以家族关系为基础、自我优越感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和以适者生存、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表现的美国文化之间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他们一度感到内心的焦虑与彷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曾做出很多尝试和努力,最终认识到爱的力量和作用,心态逐步得到调整变得积极乐观,并与他人和解,与社会融合,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人性得以回归。本文以贝娄早期小说《赫索格》为对象,从作品中人物及作品主题来解读其犹太性,最后揭示贝娄小说超越民族概念,在关注美国犹太人命运的同时把民族的命运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是美国杰出的文学家,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极具超前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文思想,对20世纪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产生深厚的影响。索尔·贝娄的小说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研究其小说中的人文主题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文章从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中人文精神的缘由及体现、民族与人文精神、自由与人文精神三大层面入手,阐释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为人文而辩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由于主客观原因,都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往往以“流浪”的方式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的主题,通过汉德森远遁非洲的形体流浪,揭示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困惑和追求,并在回归自我的旅途探索中,实现其存在价值与心灵的蜕变。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小说富有现代性意蕴。他关注个体生命在现代文明中的生存状态。他对生命的探询是现代的反 应和存在的自觉。小说主人公对生命的存在自我负责,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自由选择;为确证生命存在的意义,鼓 足勇气挺身反抗来自客观世界的沉重压力。  相似文献   

7.
李丹 《林区教学》2011,(10):16-18
《只争朝夕》是公认的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一部名著。运用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此来解析小说中所展现人物的迷惘与孤独,并通过研究小说中对于人自身存在的思索和认识,对人类生存意义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剖析,分析其苦闷与绝望生活的原因所在,进而指出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只争朝夕》的成功对索尔.贝娄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索尔.贝娄的其他作品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索尔·贝娄的小说呈现出典型的流浪特征,流浪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具有深层次的内涵。贝娄意象化地运用了他的犹太经验,将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际遇、宗教文化观念作为文学的某种构因,并把它与美国文化相结合,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揭示,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寻找格林先生》的伦理指向,分析了实际行动、遵循善行、满怀希望的乐观主义在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主人公在执著寻找格林先生中担负起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在满怀希望的乐观主义中遵循善行并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追寻生命意义是米奇·阿尔博姆在小说中反复书写的主题之一,他的小说中充满对生命有限思索。通过对死亡的理性解剖,阿尔博姆试图指导人们应如何去生存,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向死而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著称,作品也大都以知识分子的迷茫和自我寻找为主题。本论文以其短篇小说《寻找格林先生》为案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主人公格里伯在寻找格林的过程中遇见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对比以解读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并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人生是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尽管现代文明以每数十年的周期遭到破坏并重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以保持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娄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在小说中,贝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这些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忧郁、迷惘,陷入极端的焦虑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在艰难的挣扎中寻找着自我拯救的路途,因而成为当代世界中的“浮士德”。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者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主题是复杂的,他们批评了小说对狩猎、捕鱼等行为的反生态描写,赞美了小说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但是这些小说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并非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的生存依然非常艰难。他们与大自然的搏斗是为了当前生存的需要,生态批评者着眼未来,是为了人类将来的需要,二者都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并非源自其生态意识的觉醒,而生态批评者在尊重生命的同时,有着生态中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从冰河、缎子及卡通片、爱尔兰花呢西服及橱窗、贝恩舅舅的公寓,到雷诺克邸宅及乡村小旅馆。小说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及其隐喻、象征意义.表现了“情感的消逝”这一主题,表达了当代人类精神和心灵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异化.凸显了从传统价值观到消费社会及工业文明下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这一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贝娄通过这些意象表现了对人类“消逝的情感”的惋惜,对未受工业文明和消费主义污染的前工业社会的伊甸园生活的缅怀和祭奠。对那些似水年华的追忆恰恰表明了贝娄是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本篇论文分析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犹太性,试图说明索尔·贝娄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观察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折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贝娄赋予小说主人公美好希望所蕴含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5,(6):84-88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展现犹太人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中体验的对生存的焦虑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小说中的犹太文化要素——受难和流浪的犹太母题、积极肯定的犹太伦理以及犹太边缘身份叙事——被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显示出形而上的普遍意义,因而赫索格的精神困境代表了西方社会的典型困境。贝娄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彰显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娄小说主人公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试图来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的流浪演化和焕发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丰富了自身流浪的文学内涵,从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形象化、哲理化的探讨和再现。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命的关注一直是索尔·贝娄写作的重心。本文以福柯的生存美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贝娄在《拉维尔斯坦》中对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及其叙述者齐克的表征,希图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生命意识。作为贝娄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拉维尔斯坦》也展现了耄耋之年的贝娄的生存之美。  相似文献   

20.
梁帅小说以乡镇和都市生活为题材,以20世纪末为时代背景,通过先锋实验的叙事传达出青春的迷惘、欲望的挣扎等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闷和困境中执着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而作家也在不停地追寻过程中探索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提供了理解和把握生活经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