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马学松 《新高考》2005,(9):33-37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列强先后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美国扶蒋反共;列强攫取的侵略权益;勾结和扶植反动势力,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等。明确本专题的重点:主要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难点: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及其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如何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对外战略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诞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是一个年自的近代民族国家,建国即成为资本主义大国,代表7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模式;研究美国对外战略指导是想的演变,对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外文具有某种典经意义。纵观二百余年的美国发展史,美国对外战略的井导思想发生了几次较重大的转变:独立战争前后是多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确立时期;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和维也纳会议之后,美国由避免自身卷入欧洲事务转而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美西战争则开始了同囵洲列强对西半球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则由同欧洲列强的争夺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建立…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5,(1):42-46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1842年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中国人民发动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又于1856~1860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开辟商埠、控制海关等。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相似文献   

4.
列强在华租界与租借地有哪些不同●吴龙山一、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而租借地是19世纪后期列强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向弱小国家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二、租界的面积通常只有几百亩,且所有的租界都不包括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6.
东人达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1):17-24,76
近现代循道公会在黔滇川多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背景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柏格理等传教士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西南各族群众身受的剥削和压迫;苗族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对此进行综合分析,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方列强分裂中国的阴谋陆家希,王风君,罗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西方列强斗争的历史。经过将近110年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把西方列强赶出了中国大陆,实现了除港、澳、台外的祖国统一。然而,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一、产生的时代相同;二、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三、都置外贸于首位;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一致。其差异是:一、西欧重商主义乃社会发展的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列强侵略下的压迫产物;二、西欧重商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放力量大,影响大,而晚清重商主义则反之;三、西欧重商主义最终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一个历史时代的统治思想,而晚清重商主义则不成体系,且十分庞杂,既未形成一种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形成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向西方学习与列强侵华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的学习,都发生在西方列强对华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腐朽没落,对内不断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列强的支持以求自保,造成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翻译、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热潮,中国人开始将眼光瞄准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有关:如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0.
开国和幕府封建危机的加深第一、列强的侵略和日本的开国.从彼得大帝时到1792年,俄国对日本的人侵领先于它国;1808年以后,英美等国开始对锁国的日本冲击;1853年,美国柏利舰队来航日本,具有特殊的意义,接着便于下一年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即《日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首创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促使西方列强废除了许多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先后被帝国主义列强所强占的大片国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而且改变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最惠国待遇是列强获得各项特权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本文对其产生、内容和特点作了系统探讨,认为:这一制度直接导源于列强们利益均沾的需要,以及在清政府畏惧列强,缺少国际法知识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各国所订最惠国条款,内容包括概括性的和各种特定事项,这些条款基本上是片面的、无条件的,并还具有概括和滥用的特质,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这些特点体现出它是一个西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家是个小小的世界。我,庞大而无战斗力的阿拉伯世界;弟弟,国小而军事强大的以色列;妈妈则是偏向以色列的西方列强。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我不得不对以色列处处让步,但以色列真是得寸进尺,不是抢我“戈兰高地”便是占我“约旦河西岸”,所以我家总是“战火纷飞”。可不,第一万零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要求加快资本输出,重新分割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问出现激烈的争夺,以至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5.
互换马关条约始末探源翟文奇1894年夏至1895年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头衔担负着战争的实际总指挥并掌握着外交实权。他战前幻想列强调停,制止战争爆发;战起避战求和,“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战终屈辱议和,死心塌地签约。“李鸿章...  相似文献   

16.
欧洲列强对甲午战争的态度和同时期诸列强在其它地区的矛盾与角逐有机地联系着。当时英俄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列强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如不能说英国一贯支持日本侵略朝、中;也不能概括为沙俄一直反对或抵制日本侵华。欧美列强的纵容或支持,是日本胆敢发动甲午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把“三国干涉还辽”说成“丑剧”值得商榷。把“以夷制夷”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也是谬误的。  相似文献   

17.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对东北亚地区的武力冲击下,满清政府与德川幕府先后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近代中日两国遂结束”锁国时代”,被动地打开国门,直面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1862年,幕府当局首次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之友》2014,(1):19-19
为什么每次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总会有失控的行为出现?根本原因深植于历史当中。19世纪末以来,缺乏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国,与船坚炮利的欧美列强相遇,中国连吃败仗,备受屈辱。爱国之士一方面仇恨列强,但又痛感自身贫弱。长此以往,形成了弱者心态。过去十年,中国与强国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世界已意识到中国的壮大。  相似文献   

20.
专题复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49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列强对华侵略扩张的基本进程,分析不平等条约下的半殖民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