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语堂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立足中国传统美学,提出文学有“声音”“意义”“形式”“文气”和“传神”五种美感,并借由其英语文学作品传递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化。林语堂的“五美”在文学中相互独立,在内涵、所指以及文学效果上均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共同构建出林语堂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4.
流云 《教师博览》2006,(3):34-34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杨如霏 《英语广场》2023,(23):23-2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弘扬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逐渐被提上日程。“中国关键词”体现了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其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传播效应也因其译文质量的优劣、受众的不同而变化。如何在让译文读者理解的同时表达出汉语原有的底蕴是译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接受理论的“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与未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关键词”英译,阐述不同的英译方法及其对传播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才能使“中国关键词”英译得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几个持不同文化观的知识分子群体:“全盘西化派”主张抛弃传统,使中国文化脱胎换骨;“中体西用派”试图弘扬东方学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新青年》派”则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致力于创造“第三新文明”。他们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这是CCTV2“赢在中国”栏目的主题曲《在路上》。每每听到由刘欢演绎的这首《在路上》,感动便弥漫开来。两个“赢在中国”,虽属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运作模式,但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创业者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统战思想资源。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统战方法。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而不同”一直在指导着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作为统战方法,“和而不同”重在追求“和”,贵在能包容“不同”。  相似文献   

9.
“缘情”:朱熹治经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治经时反思的依据乃是“人之常情”,中国哲学家常以“常情”作为反思依据而“缘情察闻”。“缘情察闻”之所以既可能又必要,乃是因为自天地以观之则必然存在“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与“常识”不同,它的存在也并不否定认识的必要。作为反思依据,中国所谓“常情”与西方所谓“理性”并非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同一所学校,同一屋檐下,但是学生们却因为“身份”的不同被活生生隔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此咄咄怪事,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发生在上海市一所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3,(6):17-17
张烁在5月16日人民网撰文指出:中国人热衷各类英语辅导班,为什么小喜欢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学生们喜欢老师讲清各个“知识点”,为什么不喜欢“不划重点”的纯英语教学?擅长授课的中国英语老师,为什么英语会话那么困难?在中国教育教学的许多环节,已经不同程度地被考试“绑架”了。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挟“坚船利炮”东渐而来,面对异己的西方文化,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选择导致其不同的社会转型。日本积极主动地“和魂洋才”,在全盘吸纳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再造前提下回归”传统,成为天皇制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以“中体西用”来对待西学,于被动挨打中走上中学不能为体之路,但在一战所引发的西学危机的反思中,为超越西方转向了“以俄为师”。1949年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跃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日两国同为外激型现代化国家,不同的社会转型选择正是各自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外人称中国曰“China”,含义若何?历来有不同见解。笔者试以一孔之见,提出一种观点,愿求教于识者。 一、前人对China一词的解释 关于China一词的由来,最流行的说法以为与“秦”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威名远扬,因此外人即称中国曰“秦”。China中的“Chi”,即“秦”的对音。 另一流行说法,认为其义出“瓷器”。中国瓷器四海扬名,英语中干脆明白将瓷器称为china,即可作为佐证。 又,中国瓷都景德镇在北宋真宗前,曾名昌南镇。有人以为昌南发音与China近似,亦视为一个证据。 除上述两种流行说法,还有许多不同解释。或曰“Chi”…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独树一帜,并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与西方法化比较中“任人”,“任法”之辨与“人治”,“法治”之争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它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和化积淀下形成的迥异的法观念,继承优秀化遗产,及汲取西方先进法理念是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途径之一,中国法化差异的存在取决于诸多缘由,不仅表现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化背景的不同,而且在对人性论认识上也存在差别,对此深入研究对重构当代中国法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法治的目标应是人心系于制度,风气定于法律,在“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促进中,快速提升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德育思想的内涵也各具特色。认真比较中西德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和建设大有裨益。西方把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中国伦理学也有久远的历史。中西方对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视,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体系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的规范上,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在德育思想方法上,西方强调“进取”、“外求”;中国则重“内省”、“克己。”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相比较,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发展战略不同、发展方式不同、发展核心不同、发展动力不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诠释与界说——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置放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中考察,注意辨析西方“essay”与中国古代随笔概念之间的异同,指出中国现代学者在“五四”后既直接承续西方“essay”的精神余脉,同时又为西方强势话语阻断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随笔”名称重新正名,使之充当起知识生产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角色,因而传统的文类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黑白相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念,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黑白分割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研究中国画中”黑白相守”的形式规律,对中国画中”空白”的妙用、产生的联想和意境.对音乐与绘画异曲同工关系的探讨,并将传统“黑白相守”的构图形式与现代构成艺术学结合起来探讨,整体把握”黑白相守”法则,用“意”进行黑白分割,提高中国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号称“礼仪之邦”,礼敬仪节繁多。所礼敬的对象地位不同、场合不同,行礼的仪姿也不同。它充分体现了“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礼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