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栋继承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主张出而经世。他与王艮一样,强调讲学的重大意义,并把讲学视为圣贤经世家法,作为为士者的一种责任,作为唤醒广大群众觉悟的一种手段。王栋突破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他认为是出是处主要看社会需要,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安危。王栋还从出而经世的角度看,强调安身、修身,为更好地出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以期为安人、安国、安天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先秦道家(以老庄为中心)之休闲哲学,其核心在于关注个体生命在社会规训、政治压力下的保全与展开;全身成为道家休闲智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道家由此建立起一套身体论的休闲智慧,安身以止贪欲,心斋以致真知;身之大患的解决,可以物化以忘俗形,可以逍遥游以自得:这二者可代表道家休身之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栋把经世看成是一种“家法”。他的经世家法说实际上是实学思想的反映。王栋十分看重儒学的经世作用。同时王栋主张讲学经世,他认为《论语》《孟子》之书是真正的人情事变切实工夫,是一种经世济用之学。王栋反对悬空论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详细分析了历来学者对知行关系的看法,认为知与行两者复杂关系的形成实由于“德性无假于见闻。见闻不离于德性”的交错变化而成的。于是,他对知行的种类作了详细考察,强调“心悟而身体”,并把对良知的体悟看成是行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艮创立泰州学派,完成了儒家身心学说从“心”的挺立向“身”的挺立之转变。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知至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为学过程,开创“乐学说”;以“安身”为本,“达道”为末,确立“身道同一”的安身行道论,从而实现传统儒学的合内外之道,在觉民行道方面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王艮将“乐”落实于“身”之上,以“真乐”揭示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之美,以“一贯”指出天理良知与日用良知的妙合之美,以“鸢飞鱼跃”概括良知体用一原的自然之美。王艮通过“身”与“乐”构成的创造性张力,突破传统儒学中大体发展必须压抑小体自由需求的理路,是对于宋明理学的扬弃。  相似文献   

5.
乾嘉时期士人的经世情怀普遍低落,但并未消泯,在功业难遂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士人将自己的经世之志转移到了学术与文学活动中来,赵翼即是其中之一。精熟于史学的赵翼,不仅治史有经世之思,其咏史诗中亦渗透着经世的情怀。其咏史诗的经世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咏史来抒发经世之志:二是在咏史时较少发思古之幽情,注重以史为鉴;三是继承了咏史诗借古讽今的传统,用对史事的吟咏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泰州学派的“淮南三王’’都极其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并进行了广泛的道德教育实践。由于他们的思想认识与教育环境不同,所以其德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王艮提出了“先德行而后文艺”的教育原则,突出“良知”之教,主张有教无类,倡导以日用指点良知。王栋认为文与德有缓急之序,他反对悬空论道,强调德育的经世之功。王襞以讲学为“出”,同时突出德育的启人修道之功,并把德育视为为国家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以仁为标志的单个的人,向以仁为关系的人的群体,再向集群化的生命共同体的演进,是内存于孟子家庭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逻辑发展轨迹。孟子视域中的"家"有着异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向死而生-生生不息"的生存论结构,赋予个体常态化的生命展开路径。因此"家"虽然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呈现出"齐家"与"弃家"的内在张力,但基于客观性伦理力量构建的现代社会伦理秩序与个体独立自由的完满生命秩序两个现代性转向,有理由相信,传统之"家"最终会借由个体交往的精神性联结,赋予"家"现代生命共同体大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姚莹是嘉道年间具有经世思想的著名官员、学者。姚莹的经世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在文章著述方面,坚守文道合一,关注现实问题;体现在家族的认识上,主张家族、国家命运相同,家运昌盛以国运为基础,主张从正史中建构祖先世系;重视外国信息的收集,重视国家治理与防务。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道是一个以道德伦理为网络、以恢复周礼为总纲的非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道德法律合一、宗族政权合一、以非阶级面目出现而以阶级统治为目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嘉道以降,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唤醒了部分先觉士大夫的经世意识,他们把目光投向政治,投向现实社会,欲以自己的满腹经纶来匡济天下,力挽狂澜。张琦的“经世致用”思想不仅表现在醉心于历史地理的考索中,著述兵书、医书,其诗论、词论、史论文中也纡婉蕴藉地表现出其经世之心。  相似文献   

11.
新安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宋元明清时期,新安理学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安理学所倡导的伦理观,是徽州宗族制订族规和祖训的理论依据;朱熹的《文公家礼》以及新安理学家的有关礼学著作,是徽州宗族活动的指南性经典;绝大部分的新安理学家热心于宗族活动,成为徽州宗族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随处体认天理”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的道德修养论,其内容包括知行并进、动静合一、勿忘勿助等。他的道德修养学说的优点表现在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合一、民主精神、积极入世的姿态等方面,又具有修养学说的哲学基础自相矛盾、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貌合神离、道德主体和客体真实关系模糊难辨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其修养论讲求尚智、修德、立志、求真、渐进,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坚持明哲保身,对后世内省修身之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扬雄的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其修养论讲求尚智、修德、立志、求真、渐进,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坚持明哲保身,对后世内省修身之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庐中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初中,早在1999年我们就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教改主张,并诞生了广受关注的“东庐讲学稿”。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起死回生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既抽象 ,又具体 ;既涉及到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 ,也涉及到具体多样的现实问题。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的。从共性的角度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从个性的角度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专才教育论”和“通才教育论”。而国家主体、社会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客观需求及其变化则构成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村治变迁中的宗族命运--以普宁南阳山区的四个村庄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当前宗族的影响力状况,学术界有“复兴”论和“衰落”论两种不同看法。对南阳山区四个村庄的调查情况显示,该地区的宗族认同感尚存并能发挥一定的凝聚功能,但其影响力极其有限。所谓的宗族的“复兴”应该只是物质层面的宗族即宗族形式的复兴,“衰落”却是精神层面的宗族即宗族内核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赵志皋是阳明后学和在朝王学代表。由其师承、讲学和交游考察可见,赵志皋是一位热衷于讲学的阳明学信徒。从其政治思想来看,他又是王学左派王畿"政学合一"论的信崇者和实践者。赵志皋的阳明学之路,体现了晚明阳明学发展变化的重要侧面,即从讲学走向结合个人身心修养和有益于家国方面,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襞人本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襞继承了王艮的身本思想,主张以身为本、尊身尊道、保身安身,又进一步发展了王艮的身本思想,提出了人在不屈其志、不辱其身的同时,要事不避难,见危而受等重要观念,这在王艮尊身、保身的思想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在家庭文学教育方面为今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包括:身立典范,不尚空谈;频规情志,力戒疏浮;详导门径,尽除迷雾;细查功课,非止倡言;借石攻玉,齐家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