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瑞 《科学教育》2006,12(4):15-16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如何使教学的个个环节达到最优化,所以个性的优化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的基本主题。《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促成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谈几点自己的尝试,以供同行商榷。1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作为主体而存在并得到承认与确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个人取得独立的资格,摆脱被规定、被指派…  相似文献   

2.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早在 1 7世纪 ,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提出了“学校教育应该是周全的”的观点。苏联现代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也说 :“要发展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理论 ,应当更深入地分析教学工作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应当更完整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种组成部分 ,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他还说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 (即最优的 )作…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准确的提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主要涵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加强通识教育;大力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语文教育个性化要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育“以人为本”辨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为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以人为本”不是学生个性的任意而自由的发展,而是要在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共性,实现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学生生命整体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进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和谐教育以和谐为根本品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代具有和谐个性的学生,力求他们“情”和“知”、“心”和“智”的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目前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的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转向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教育。这里的“全面发展”并非“均衡发展” ,而是立足“全面” ,突出“重点”的发展 ,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 :人的知能性、主动性、自主性 ,以及由这三部分协调发展所形成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 ,精心安排激励学生思考的情境和实践活动 ,营造充满积极创新的教学和实践机会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育…  相似文献   

9.
“立人教育”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吉首大学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高等教育理念范式和实践形态.其核心在于培养人、塑造人以及成就人.抓好教学中心环节,盘活校园文化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是实现“立人教育”路径的最优化选择.对此路径选择的意义: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彰显,促进文化传播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吉首大学开展“立人教育”获得的成功经验:应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规格、数量等,利用内外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可以推广到其他民族地方高校.开展“立人教育”也面临着挑战:所处地域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设施滞后,办学理念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形势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以此衡量我们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陈旧的教育观念,“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过重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视学习为畏途,缺乏健全的个性,妨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成长。我区“主动发展教育”就是针对小学教育长期存在的这些弊端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3年全世界财产超过十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有304人,其中有21人曾经是被学校开除或被迫退学的“差等生”。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无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高职教育中的生源绝大部分都是以“发展中的学生”为主,因而如何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构建“个性教育”,全面促进其素质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保持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作了深入的思考。搞清个性教育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就是主张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既是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教育实践问题。什么是个性,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在形成中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马克思说过:“个性自由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教育问题时,曾指出:“学生的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道尽了志者追求真理的艰辛与执着,也激励了很多人不屈不挠地奋斗拼搏。教育的长河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杜威的“学生为主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马卡连柯的“创造性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验”、雷沛鸿的“国民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等无一不是教育改革的雄浑乐章,如今的“尝试教学试验”、“愉快教学法”、“成功教育试验”、“情境教学实验”等无一不是学生个性最优化教育探索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最优化理论是以人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化的发展为核心的。个性化的发展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网络和虚拟教学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教师进修学院负责组织教师们研究讨论当代一些重要的教学理论、观点和教育方面的问题。例如:问题教学,发展教学,分阶段培养智力活动,程序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培养认知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分析,学生需求的培养,批判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儿童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交往,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方法,学生的自我教育等。苏联规定教师每四至五年在教师进修学院轮训一次。  相似文献   

16.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17.
现结合七年级数学教学,浅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活动课操作的几个方面.   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者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数学活动课即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最优化”是人们在教育领域内努力追求“人的主观世界”最优解的过程 ,所求得的“最优解”只能是“主观满意解”。其基本策略有四 :提高教育者素质、从学习最优化入手、采取多级试验优化的方法和建立灵活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抓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是:第一,“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第二,“应试教育”重书本知识,以考试分数评定质量高低,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第三,“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它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第四,“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第五,“应试教育”为适应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价值多元的世界,人与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干差万别,必定会有无限丰富的个性。因此,教育学生必须适应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