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96):163-164
湖北民族学院坐落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这里有丰富的土家族苗族音乐文化。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唯一高校,湖北民族学院引入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独厚的条件。本文主要是对咚咚喹艺术的源流及特点进行介绍,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北民族学院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本土音乐及土家族咚咚喹艺术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作出分析,通过调查结果得到当今大学生对本土音乐及土家族咚咚喹艺术的认识,以及如何快速地发展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白族、壮族、佤族、彝族等多个民族,民歌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文化组成,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及婚丧礼俗等均可在民歌中有所体现.在我国民歌体系中诞生了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小河淌水》是云南地区的经典民歌之一,创作于1947年,也被世人称为云南弥渡山歌,自诞生起便在民歌音乐领域占据重...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土家族区别其他各民族的重要标志。基于对土家族山歌的前期文献研究,结合土家族山歌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土家族山歌的传统传承方式及其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总结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对土家族山歌传承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进三推”模式。  相似文献   

5.
壮族地区的歌舞文化非常浓烈,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我国近年来提倡文化艺术保护和民族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壮族地区的民歌题材以及内容,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以及民歌的元素表达,在民歌发展中予以充分保护,才能够履行文化保护的意义和职责。壮族是继汉族之后的第二大民族,其艺术文化浓厚,歌舞内容繁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保护对象,因此,应该从原生态民歌保护角度入手,在发展中进行保护与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民歌作为重要的教学新资源被逐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其中客家山歌作为民歌艺术中的重要歌种,具有特殊文化底蕴和音乐因素,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客家山歌早日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的民歌轻快活泼,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土家族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点。笔者在本文中对土家族的民歌《龙船调》艺术形态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0,(1):33-35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而来的民族艺术。这种源自于群众生活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安徽皖北地区民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小调、舞歌等,在曲风上具有粗犷、朴实、豪迈等特点。通过对安徽皖北地区民歌的分布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希望助力于当地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宴席曲是青海河湟地区除山歌类的“花儿”以外的小调类民歌形式,它是青海河湟地区交通融汇、民族聚集的地理、民俗环境下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作为表现多种复杂内容和感情的民歌艺术,青海河湟宴席曲在曲目和自身音乐特质上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材:湘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本章节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本节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大少数民族民歌的鉴赏,体验、归纳其音乐风格特点,探究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  相似文献   

11.
刘淮保 《儿童音乐》2016,(12):57-59
花瑶人民居住的地方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交通较为闭塞,生活的圈子狭小.他们以农耕和狩猎经济为主,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瑶民们为了自娱自乐,经常以唱情歌、对山歌的形式,在田野里、山岗上自我愉悦,于是形成了花瑶民歌.可以说,花瑶人田耕狩猎的生存方式,为其民歌的产生极其音乐形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花瑶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叫做"讨僚皈"."讨僚皈"是花瑶地区一年中规模最大,也是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人们在忙完农活以后的七月,聚在一块儿,询问人丁,商议农事,聊天,喝酒,唱歌跳舞是必不可少的,以歌会友、以歌谈情是他们沟通、表达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千百年来,"花瑶"音乐文化始终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与劳作之中,它忠实的承载着花瑶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花瑶"民歌有着独特的音乐语言、独特的艺术形态,"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歌种类与体裁繁多,在诸多少数民族中深具代表性与典型性.具有极高的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55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产生了风格截然不同的民族音乐。许多少数民族流传着自己久远的民歌,记录了与宇宙和民族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与自己民族有关的事情。经过多年,少数民族音乐已成为表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现如今成为我国音乐资源中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国的交流空前增加,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成为音乐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成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所应做出的贡献。作者就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6):25-29
蒙光朝的《广西山歌鉴赏》体现了对话情境生成的艺术立场,在审美交流中道出广西山歌的艺术魅力。作者采用文本细读、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山歌的内涵作了深入的阐释,探讨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探寻隐匿在民族民间艺术中的民族智慧与生活经验,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生存本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土家族最具民间艺术魅力的代表,土家族摆手舞作为承载着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舞蹈,集体音乐审美、体育娱乐、歌舞乐剧于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论文将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表演性、娱乐性、传承性和教育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继续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打下基础,同时为高校土家族摆手舞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生产劳作以及与自然进行抗争的历程中,以音乐的形式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个性的民歌.但是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文化同化,后继无人,严重影响着未来地方民歌艺术的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民歌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需要不断的突破目前发展的困局,让其能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弘扬民族自身的文化和文明,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是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歌舞艺术,但是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衰微。作为嫩江流域土生土长的达斡尔人何今声把挖掘整理本民族民歌艺术为做为己任,在整理各种达斡尔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音乐理论研究,并在音乐创作活动中把谱写达斡尔歌曲作为主攻方向,为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本文论述了何今声对达斡尔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贡献,并对其音乐研究及音乐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0+202-200,2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热的角度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状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地域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