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查阅相关资料,对祁太秧歌的以下内容作了研究:1.祁太秧歌的概述;2.祁太秧歌的发展概况;3.祁太秧歌的现状分析与保护。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祁太秧歌,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努力,由于其真实地反映出当地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祁太秧歌当前的研究成果做一归纳与分析,以便今后做进一步研究的同时有相关文字积累。  相似文献   

2.
祁太秧歌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祁太秧歌发展不乏出现问题,从新编秧歌戏《孟母三迁》获得成功来看,它给予了祁太秧歌的发展许多有益的思考,这就是要求我们仅仅抓住其中凸显的契机和机遇,不断将祁太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祁太秧歌的民俗学田野考察,揭示出祁太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小戏,不仅存在于传统的乡俗礼仪中,还存在于当代仪式庆典中,并且作为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还积极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构成了祁太秧歌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变迁的主要脉络,并赋予祁太秧歌一个全新的民俗语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祁太秧歌的音乐体系,形式内容,组织经费,发展历程,秧歌曲目五大方面的阐述,体现了在现阶段祁太秧歌在平遥县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祁太秧歌,又称太谷秧歌。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和祁县以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戏曲艺术。其表演以当地的民间生活为表现内容,唱腔的特点在整个民族音乐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当地人民创作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祁太秧歌的调式音阶、节奏结构、唱腔衬词等方面,进一步对祁太秧歌的形态特点经行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祁太秧歌是在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轴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的综合体艺术。祁太秧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通过它的内容将它分为很多种,本文描绘的是正月十五,人们赶着观赏灯会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祁太秧歌,又称为"晋中秧歌"。以唱为主,具有优美的声腔表演特点,语言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是山西大地上一种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形式,赢得了山西晋中地区的一致好评,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我国秧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论述了东北秧歌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东北秧歌传承的方向,以为进一步开发东北秧歌服务。  相似文献   

9.
安乐秧歌,是一种在冀中平原上影响较小的民间乐舞品种。2009年,安乐秧歌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授牌。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研究衡水安乐秧歌的历史源流、艺术形态以及在衡水市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衡水安乐秧歌在当地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陕北秧歌是我国西北部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陕北秧歌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陕北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陕北秧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陕北秧歌的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来的新秧歌一经兴起,便迅速在陕北黄土地上闹腾了起来,成为了民族战争时期宣传政治、宣传抗战的重要工具。而在新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秧歌的功能、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变化则现显出民间秧歌的审美空间已被边区意识形态彻底改写,红红火火的新秧歌热潮也已不再是民间意义上重在娱神娱人的传统秧歌,而是带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革命秧歌。  相似文献   

12.
太谷秧歌是流传于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素有"太行山上唱民歌,晋商故里看秧歌"之称,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太谷秧歌在当地政府和一些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传承和创新上却停滞不前,本文根据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已经获取的成功经验,试图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基于和平县"墩头蓝"的现存状况,分析其传承与发展困境,并重点提出切实的保护措施,以破解当下和平"墩头蓝"的传承危机,有效帮助传承主体延续和发展和平"墩头蓝",为保护与传承濒临灭绝的客家技艺贡献一份绵力。  相似文献   

14.
侨港归侨咸水歌是北海咸水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北海成水歌“活态”传承的代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侨港归侨成水歌的传承主体有官方认定的项目传承人和民间草根传承群体,过去主要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传承,在当下主要是通过婚丧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节日晚会等传承,传承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影像传播(传承)、歌剧节目和文本传承等。“国家的在场”对侨港咸水歌的传承产生了一定影响,咸水歌传承中同时存在着“民间”领域和“国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和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应该关注当下,依靠我国民俗主体的集体记忆,强调权力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视仪式和身体实践。唯有如此,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才能走出困境,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文化是经过千年历史洗涤而流传下来,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社会制度框架、思潮等的影响下而产生的,随着历史的不断沉淀,中华文化也逐渐充实丰富,并影响当下的社会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主客观的传承,不仅有以文字典籍、碑文器皿为载体的实物客观表现形式传承下来,也在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类的价值观念、民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等内容中延续。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重要且数量庞大的文化主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通过文化传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实际意义在当下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晋中是晋商的发源地,音乐受经济的影响,种类较多,有调式多变的祁太秧歌、有曲调动听的左权民歌等等。晋中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属于山西腹地,全省民歌区域划分(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中,唯一没有与别的省份接壤的地区,因此,这里的民歌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立足于音乐形态的视角,对晋中民歌的风格进行理论把握,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音乐对象主体与晋中民歌风格成因的关系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当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实现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这就需要高校与各方力量一同努力。本文旨在谈论当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以及当下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现状,通过对现状的了解从而提出一定的措施,以促进高校舞蹈教育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巢湖秧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文对照现代秧歌的发展和推广措施,探讨了巢湖秧歌的“跨界”属性对其现代发展的意义。利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起源和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了巢湖秧歌和秧歌的异同处,进而确定了现代的巢湖秧歌“跨界”属性。  相似文献   

20.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