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虚构是诗词、戏剧与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虚构常常通过想象,情境交融,天人合一,达到空灵的效果;戏剧与小说的虚构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虚构是指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象,虚构写作手法讲究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2.
变态心理指身心各种特性的两极发展。它通过错幻觉、记忆、思维和人格异常发为艺术冲动。它使想象力飞腾并到达自由境界。艺术家虽有变态心理但不是精神病人。他有时故意制造变态情境。变态来源于生活中的某种缺乏和情感失衡。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的一个小村子里,12岁的少年王首先陷入了极度的困惑,到底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他和“城里人”的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这一切并不来源于城里人对乡村的歧视,而是来源于城里人对乡村的想象。可以说,王首先这个不平静的12岁的夏天都是电影惹的祸。如果不是一个摄制组的到来,他可能不会这么年轻就要面对那么多复杂的问题。王首先无法想象城里人居然不喜欢城里的生活,更无法想象他要扮演的那个电影中的角色,一个乡下的孩子进城之后为什么要坚决地回到乡下,对城里人虚构的那个故事,他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4.
张德山 《学苑教育》2012,(16):70-70
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解决记叙文空洞无物、学生无东西可写的问题。中学阶段的记叙文教学应坚持把写实放在首位,但必须进行必要的虚构训练,从实际出发。遵循原则,即以写实为主,适当虚构。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作文能否虚构,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赞同者认为虚构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反对者认为虚构不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似乎都有道理。在笔者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虚构。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丰富的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它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重要途径。谈到虚构,就会有人把它与真实  相似文献   

6.
叶昼的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很大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从文学的源泉、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几个方面为写实主义创作理论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的源泉问题上,叶昼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与生活、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这种理论观点对我国小说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军 《中学科技》2012,(12):14-15
机器人制造厂的工人奎德,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他觉得生活无聊,便找到一家名叫“绘忆”的公司,这家公司声称可以给人输入虚构的记忆,让人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冒险生活。奎德请他们给自己输入了虚构的“双面间谍”的记忆,结果在测试中发现,奎德真的是一名双面间谍!他自己对此却全无记忆。  相似文献   

8.
对于作文虚构的问题,教师中间是有一些看法的。有的教师认为,虚构可以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生活中自由翱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可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而不至于干巴巴  相似文献   

9.
节制虚构     
虚构能力是我们尤其是中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文学虚构是写作中重要的技法和手段。然而,中学生写作中的虚构正在慢慢滑向虚假。中学生虚构能力的缺失自然造成对他们情感、想象和创造诸多能力的伤害。我们需要节制虚构,还写作以真实、情感和理性。  相似文献   

10.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想象力是人类保持自身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原始文化基因,是人类把自身从有限的现实世界带向无限的可能世界的不竭动力,是贯穿人类精神生活一切方面的最隐秘最伟大的力量。但是想象力的丰满形象在教育中遭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和扭曲,它被减缩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形象思维而蜗居在人文艺术教育领域得以暂时栖身;它被视为不切实际、毫无用处的幻想和胡编乱造的虚构而沦为教育所极力回避和抵制的不良因素。教育呼唤想象力,想象力将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和活力。富有想象力的教育不仅是一种系统的理论或理念上的形而上思考,而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教育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编创故事。在创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故事是什么。故事重在描写事件的过程,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故事中可以写真实发生的事件,也可以写虚构的事件。故事应该关注人物,用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推进情节的发展。故事的语言要充满生命力,口语化的语言即可。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主义的视角介入电视肥皂剧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所意图探讨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构文本,电视肥皂剧是如何通过其叙事方式上的独特手段——类型化与反类型化、连续性、虚构性,进而使受众和角色的时间在一种想象力的虚构空间中实现有机融合。作为沟通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虚构文本,电视肥皂剧为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提供了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超脱。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类型的想象力运作机制仍然需要探索更为丰富的路径和呈现机制来回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感受同样来源于现实,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外部环境,引发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写真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生活,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写。  相似文献   

15.
想象力是人类保持自身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原始文化基因,是人类把自身从有限的现实世界带向无限的可能世界的不竭动力,是贯穿人类精神生活一切方面的最隐秘最伟大的力量。但是想象力的丰满形象在教育中遭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和扭曲,它被减缩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形象思维而蜗居在人文艺术教育领域得以暂时栖身;它被视为不切实际、毫无用处的幻想和胡编乱造的虚构而沦为教育所极力回避和抵制的不良因素。教育呼唤想象力,想象力将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和活力。富有想象力的教育不仅是一种系统的理论或理念上的形而上思考,而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教育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分析贾平凹小说创作特点形成的心理原因,即恋污、窥隐等物恋癖。这些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农民出身的自卑感及对城市的不适应和拒绝以及童年记忆、乡村禁忌等。通过分析,揭示出作家的心路历程及精神疾患。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记忆画是经常运用到的。它对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记忆和创造艺术才能以及对今后的美术创作尤为重要。所谓记忆画我认为就是“通过儿童大脑对物体、生活场面以及自然景物的记忆和再现,并且创造性地加以构思描绘”。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在记忆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记忆创造绘画的能力,使一堂记忆画教学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怎样教好记忆画呢?下面谈几点  相似文献   

18.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具体的理解上,人们往往会出现偏差,走向极端。要么过分强调符合生活真实,把生活的表面现象照实刻录;要么过分强调艺术虚构,认为艺术总是高于生活,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转型,乡村社会的生活基础、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忌讳的出场频率和作用效果已发生转变,但熟悉社会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大基础。需要重新认识乡村忌讳在乡村生活中的三个面相,挖掘其在安全教育、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文化治理功能,探寻乡土与现代、制度与文化交织互促下的乡村社会秩序力量,让"记忆"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中被记住。  相似文献   

20.
想象空间     
《父母必读》2010,(10):136-138
假想游戏的出现,是孩子心理发展里程中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值得庆祝的一步。假想游戏来源于生活,但又会从生活中延展出去.让孩子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