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艺术可以说是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这需要教师有冷静的头脑、机智应变的能力,把这些生成资源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在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中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快乐,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大胆地开放课堂.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得到完善,获得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生的小组交流与合作,主动探究学习,扩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艺术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在理念上体现“开放”,在内容上关注“内核”,在构想中寻找“可能”,在预设中构建“板块”,从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决定了不同问题情境下新的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中寻求课堂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主张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我区正在推进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改革,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的自主性、多元性、生成性,而生成性正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和产物。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激发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照搬预设,而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地动态生成,得到富有个性、创造性地发展。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2.
<正>一、预演课堂,胸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预演既是预设又非预设,既是生成又非生成,预设与生成在这里已经没有界限,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就克服了两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分离现象,这是构建"低碳"、"绿色"课堂的前提条件。二、尊重经验,建构新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  相似文献   

13.
宋虎林 《教师》2013,(34):112-112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许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且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学习活动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非预设生成”。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智慧与创造力的最佳体现,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会使教学更富有灵性。  相似文献   

14.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再充分的预设也很难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的情况,非预设性生成的出现是客观必然的,所谓"非预设性生成"主要指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主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无法预设的生成中,如何有效地筛选有价值的生成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机智地处理非预设性生成考验着教师的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智慧,如下的"非预设性生成"教学片段给了我不少启示:(扇形面积的教学片段)例题,计算如图1所示的扇形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一种质的转变。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前者体现阅读主体对文本和知识的尊重,是一种显性的外露;后者体现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是一种隐性的课堂文化。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正视课堂中的"生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又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动态化和过程性特点,改善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高丽 《小学生》2013,(9):115-1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总是拘泥于教师的预设未  相似文献   

20.
林晓玲 《考试周刊》2013,(29):186-187
<正>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实现"预设"的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往往非常注重课前的预设,尤其是上观摩课、公开课前,更会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编制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都预设得明明白白,直至认为无懈可击方安心定稿。而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