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有位年轻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当引导学生理解中狐狸第三次说的奉承话时,问学生:“乌鸦的羽毛和麻雀的比起来,谁的更漂亮?”好几位学生都说:“当然麻雀的羽毛更漂亮。”可这时却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乌鸦的更漂亮,因为我喜欢黑色。”老师先是一愣,随即迫不及待地挂出课前准备的乌鸦和麻雀图,引导对比:“你们看,麻雀羽毛呈淡褐色,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语教研课《狐狸和乌鸦》,教研的主要议题是:阅读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为了上公开课,在两个班试教二年级课“狐狸和乌鸦”,课程按照老师设计的流程进行,学生通过读课、思考、表演,都认为乌鸦爱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狐狸很狡猾,是一个坏蛋,课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6.
“我为你的收获而高兴”课例“我喜欢老师让我自己讲。”“我喜欢,因为我发了言。”“我喜欢,因为我很高兴”……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后的感受。执教的陆枋老师一改过去“按顺序看图——说图——学文”的老套路。课伊始,孩子们便围成了六个小组,陆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3幅图(①乌鸦找水喝;②乌鸦找到了水,但喝不着;③乌鸦喝着水了)和1张白纸,让孩子们看图、思考、贴图、写话。“请每个小组的孩子仔细看图,想一想,这3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议一议,这个故事应当有几幅图比较好,再按顺序…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8.
谭宏标 《江苏教育》2007,(18):27-27
近日教学口语交际课《狐狸与乌鸦》续编,孩子们上课发言踊跃,续编的故事情节生动,爱憎分明。可是,听着听着,我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孩子续编的故事结果大同小异,狐狸不是被乌鸦设计淹死、砸死,就是被猎人打死(许多书上也是这样写的)。孩子们同情弱者、憎恨奸诈这无可厚非,可是,乌鸦与狐狸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狐狸只不过骗了乌鸦的一块肉,理应遭此恶报吗?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9.
案例 在一次南通市特殊教育优课比赛上,我执教的课题是《乌鸦喝水》。课后,当我还沉浸在成功课堂喜悦时,孩子们纷纷跑来:“老师,我有更好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我才没有乌鸦那么笨呢,把石子一个一个地叼进瓶子里,我会……”我有些意外,而后便是感动,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全班孩子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被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嘴里的肉后,乌鸦很后悔,她暗暗发誓:“我今后再也不轻信别人了!”有一天,乌鸦口渴了,她飞到小河边去喝水。喜鹊忙退到旁边,有礼貌地说:“乌鸦小姐,你好。你口渴了吧,请先喝吧!”乌鸦心中嘀咕:喜鹊今天怎么如此热心?噢,也许他怕水里有毒,让我先尝一下?哼,我才不上当呢!乌鸦远远地望着水井,又向井台飞去。正在打水的毛驴舀了一杯水,热情地说:“乌鸦小姐,你想喝水吗?”乌鸦又警惕地想:毛驴今天打水让我喝,难道他想趁我不注意时,把我抓住?我可不能再受骗了!就这样,乌鸦飞了一天,一滴水也没…  相似文献   

11.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12.
黄映仙 《广西教育》2008,(32):19-19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节思想品德课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课上,老师在讲完了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后,让学生做练习:请同学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学生纷纷发言:以后别再虚荣了,不能听了恭维的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要多一个心眼……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投以满意的目光。又一位学生举手,她说:“乌鸦,你别难过了,  相似文献   

13.
彩色的乌鸦     
很久以前,乌鸦不是黑色的,他们有着彩色的羽毛,非常漂亮。冬天到了,五彩缤纷的乌鸦落在光秃秃的大树上,好像春天又回来了。“他们凭什么这样漂亮?”小雪人很嫉妒乌鸦的彩色羽毛。他提出一个难题:“乌鸦兄弟,在你们中间,到底谁的颜色最美丽呢?”“当然是我的颜色最美丽。”一只金黄色乌鸦说,“金黄色配上蓝色的天,再美不过了。”“太可笑了,”一只红绿条纹的乌鸦说,“桦树叶子的绿色配上丁香般的粉红才是最理想的。”“不对。”一只淡紫色乌鸦吼叫起来,“真正的乌鸦应该是紫色的。”“我讨厌紫色。”粉红色的乌鸦十分生气,“…  相似文献   

14.
我也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狐(hú)狸(li)和乌鸦(yā)的故事。一只乌鸦去寻(xún)找食(shí)物(wù),他叼(diāo)回一片肉(ròu),站在树枝上休(xiū)息(xī)。这时候,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见树上的乌鸦,他想了想,对乌鸦说:“乌鸦,请你把肉放回窝里,千万别让我的伙伴把肉骗(piàn)走。我们狐狸骗吃骗喝(hē)是从祖先那儿遗(yí)传下来的。我决心改变这个臭(chòu)名声,做一个善(shàn)良(liáng)的狐狸。”乌鸦没吱声,心想:狐狸当中也有善良的。新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韩勇强$讷河市二克浅镇富乡小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孩子喜欢鲜活的小动物这一特点,一开课我就很神秘地提出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我拿出了准备好的乌鸦彩图,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鸦”,大家纷纷回答,学习氛围马上轻松了许多。大家各抒己见,说了乌鸦的样子、生活习性。然后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乌鸦”这个生词,让学生通过看图并理解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地认识这一生词。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的问题并不难,我也可以回答得很出色。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教学重点:看图学文后能够说出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和后来又喝到水的原因。教学方法:观图画、细品读、析词句、明道理。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带、瓶子和石子、生字卡。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看了图画,谁能看看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揭示课题:老师今天把可爱的乌鸦带来了(出示标本),它想和小朋友们说几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乌鸦,我的嘴巴又大…  相似文献   

17.
一只乌鸦飞呀飞呀,感到有点累,就落在一块乌石上闭目养神,忽然乌石摇动了一下,乌鸦一个趔趄,差点摔下来。乌鸦一愣,乌石怎么能动呢?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只全身长着黑毛的小黑猪,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乌鸦的笑声惊醒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小黑猪。他一边揉着惺松的睡眼,一边慢吞吞地问:“乌鸦大哥,你为何哈哈大笑呀?”乌鸦抱着肚子差点笑岔了气:“因为……因为你活像一个大煤堆嘛……哈哈哈哈,太可笑了!”小黑猪听了这话,小眼睛一下子睁圆了,小肚子也突出来了,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乌鸦大哥,你别笑了,赶快到河边照照镜子…  相似文献   

18.
蔡金花 《福建教育》2007,(11):33-33
创设语言情境。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声调,惟妙惟肖的语言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可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可以讲述日常见闻。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导入,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上课伊始,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一只乌鸦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个窝,一只狐狸就住在这棵树下的树洞里,它们俩成了邻居。在它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简单的几句话,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故事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案例透视】这学期我执教六年级的《体积和容积的认识》这节公开课,课后引起了我的深思。在课始,我创设了一个"乌鸦喝水"的情境,而后利用同样大的两个烧杯,一个杯中放满水,另一个杯中放了一个猕猴桃,将杯中的水倒向放猕猴桃的杯子,水剩下一些,问"为什么杯中会剩下一些水?"我原意要引导学生说出:猕猴桃占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语文课怎样才能激趣,使学生乐学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实验法“激趣”为了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实验请进语文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前,我就认真设计了课堂实验方案。按照方案,让学生每人准备10粒小石子,我用一个空酒瓶装了半瓶水,并用红笔在水面以上每隔一厘米划一横线,又准备了一只空塑料瓶。上课时,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读课文,随后,让学生每人往瓶中投一粒石子,并观察水位变化,理解“慢慢升高”的含义。当水面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