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作家丹·布朗创作的"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历来备受读者的青睐,2013年问世的"兰登小说"第四部《地狱》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丹·布朗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将原本看似矛盾对立的事物双方完美地统一和共融于小说之中。《地狱》一书正是沿袭了丹·布朗的这一创作特点,将高雅与通俗、真实与虚构、宗教与科学三对矛盾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密码》作为流行文化和西方传统结合的典范,中译本一经面世便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一方面,这种现象与读者的接受语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归因于丹·布朗高超的创作手法。作者既是通过表现,又是一种再现,将宗教、历史、艺术等元素与叙事紧密结合,将古典悲剧的创作技巧运用于小说创作。小说将真实与虚构、欣赏与创造相统一、在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中融合了古典悲剧的突转、发现与苦难,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将现代女性反抗意识融入到反映基督的仁爱和牺牲的传统主题之中,从而带给读者特殊的审美和宗教体验。  相似文献   

3.
丹·布朗(Dan Brown)是当今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凭借《达·芬奇密码》的热卖一炮而红。作为《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天使与魔鬼》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创下了销售奇迹。该文从小说《天使与魔鬼》的叙事策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剖析,解构丹·布朗带有后现代浪漫主义倾向的创作风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为今后小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关注读者及读者视野,主张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在于召唤读者的期待,实现读者期待的不断重构。美国文坛新秀丹.布朗运用接受美学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朗运用密码式信息,使小说情节交织,悬念迭起,推动读者不断产生期待,扩展期待视野。文章作者以《达.芬奇密码》为文本,对丹.布朗小说创作的手法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丹·布朗的小说<迭·芬奇密码>,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夹杂着大量怪异的符号和密码解读,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在<迭·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圣经,从对男权文化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叙述了一个"圣杯"的另类传奇,以"圣杯"被隐藏和被保护的"真相"来反映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女性神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从《达·芬奇密码》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真相揭露,《失落的秘符》中百转千回的阴谋,《地狱》中迫在眉睫的人口爆炸危机,再到新作《本源》里对人工智能的探讨,丹·布朗的兰登教授系列小说,受全球读者欢迎。日前,丹·布朗首次来到中国在上海书城与读者见面。见面会上,丹·布朗回忆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数字城堡》,在美国出版初期只卖掉了12本,其中6本还是我妈妈偷偷买下的。"说起初  相似文献   

7.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8.
张苏 《文教资料》2011,(26):22-23
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备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的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作者为小说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出发,从游戏性、虚实融合、开放性等方面结合小说对其进行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Dan Brown) 于2003 年发表的小说<达·芬奇密码>,短短几年已被译成40 多种文字,被称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悬疑小说.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由于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原因,<达·芬奇密码>正是文学对当下生存现实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
张萍 《海外英语》2014,(14):161-163
该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四步骤为基础,列举了朱振武教授所译美国作家丹·布朗作品中的数例,来说明在文化信息的表达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同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又必须受到原文本、译者自身文化素养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等因素的制约,所以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和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译本。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小说《数字城堡》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背景,探讨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以历史、艺术、宗教为导g1,以数码网络高科技的时代为背景,精心编织出情节错综复杂而又险象环生的惊险故事情节,达到引入入胜的阅读效果。笔者试图通过对该书的阐述从而感悟丹·布朗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力作《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问世以来,销售量突破了千万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称赞,成为侦探小说史上自柯南·道尔后的又一个奇迹。它充分体现了侦探推理小说的情节特点:悬疑和离奇。同时,在叙事策略上又有其独特的魅力,比以往的侦探小说更有进步,这是本书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的叙事研究包含叙事结构、聚焦、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时间、情节、背景和人物等很多方面。本文结合侦探小说自身的特点,主要从叙事结构、聚焦情节发展和人物类型这四个角度来分析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中独特的叙事策略以及这样的叙事策略对侦探小说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先生以英文创作的Moment in Peking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成英语,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本文研究了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背景,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认为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既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期待,发挥译文读者主观能动性,尽量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期望闽"实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文也不能一味迁就读者,而应超越读者、创造读者,不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几乎代表着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而女作家简·奥斯丁被称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可见这位女作家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简·奥斯丁将小说从一以贯之的传奇叙事中解放出来,立足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用艺术的方式叙说着有关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的全部现实。她创作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叙事手法的独特,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不仅成就了她个人的创作,也对英国文学艺术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解构文本的真实性的"元叙事"策略.挖掘了它的根源博尔赫斯的创作叙事手法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对马原、格非等作品中"元叙事"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它的意义拓宽创作主体的艺术视野,丰富小说文本的内容,同时,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诱使读者投身作品之中,共同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16.
扎迪·史密斯的《签名收藏家》是其最具争议之作,其运用了丰富的空间叙事技巧又被誉为"镜头感"最强的作品。文章通过从《签名收藏家》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叙事角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原著的空间叙事形式的审美意义,阐述了英国处于边缘文化的移民的身份认同主题。文章提出空间叙事理论不是摒弃情节的前因后果和逻辑顺序,而是利用时空交错艺术创造一种新的写作手法,这种叙事手法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读者推到了小说创作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家族叙事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但对于家族小说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尤其是对叙事情感的探讨目前尚不多见。本文认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叙事情感呈现出"崇拜与亵渎"、"冷漠与超然"、"反讽与嘲讽"的复杂态势,这既是当代作家对传统道德的文化反思与价值立场,又暴露出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中作家道德情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丹·布朗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面市就横扫关国各大畅销书榜,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2006年小说被搬上银幕,全球首映便创下2.24美元的票房佳绩。而对于影片受到的争议及小说与电影的异同,可从叙事结构、文本特色以及电影改编的利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范莉 《文教资料》2007,(33):36-39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著名的后现代小说,这部作品以其奇特的艺术构思而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使用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陌生化、叙事语言陌生化以及小说主题思想陌生化而"延宕"主题的。  相似文献   

20.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