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的新毛衣被偷了!”我一走进教室,小娟就流着泪对我说。小娟父母双双下岗,只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还要供她上学,家庭拮据可想而知。平时小娟是班里最节俭的一个,着装也最为朴素,很少看她穿新衣。这件新毛衣是父母送给她十六岁的生日礼物,小娟一直舍不得穿,没想到却遭此不测,我知道她心里有多难受。为了不扩大影响,我把小娟叫到了走廊上,询问具体情况,会不会是放到哪里一时记不起找不到呢?小娟很肯定地说不会,因为她每天都要把它拿出来盘点一番,绝不会放错的,而且就是今天早上不见的。“是小燕,肯定是她!”“这…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4.
我的女儿薇薇今年9岁了,是一个典型的小公主,在正常情况下,她连给自己倒杯牛奶都倒不好。记得当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她的身上就处处呈现出了一种女王的气派。因此,她爸爸和我就经常开玩笑说,这小丫头在投胎之前一定是在父母簿里的“奴隶”项下发现了我们的名字,所以就找到我们做她的父母了。  相似文献   

5.
12岁的园园已是初一的中学生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是拔尖的,模样也很漂亮,可胆子却特别小。在课堂上,她不敢发问,也不敢大胆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回答了,也颤颤惊惊,似乎她做错了什么。她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是女孩”。意思是说。就因为我是女孩,我是无法与男孩相比的。小小的年纪为什么有如此固执的念头?通过家访,我终于知道了原委。园园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年前父母离异了。她是在父母的吵闹声中逐渐长大的,自从她有记忆开始,父母之间争吵总是以母亲失败而告终,父亲就以胜利者自居而大骂母亲。  相似文献   

6.
开学才一周,楠的母亲就向我诉说孩子如何不爱学习。她埋怨道:“我小时候读书,父母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我自觉得不得了,哪像他每天盯着还不自觉。星期天,我叫他做几道奥数题,他都不愿意。”我顺便向她了解楠双休日的学习情况。她说:“周六上午参加学校的趣味数学,下午到少年宫学二胡;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学英语,下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完成作业后还有时间,我再布置几道奥数题。”楠的母亲的话不由得使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喂鸡”比喻。有一次,陶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我是一个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命运坎坷的人,知道我的故事热人都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两岁时,爸爸就因溺水永远离开了我和妈妈,妈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到七岁,为了让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拥有父爱,她不惜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九岁的男人,别人都劝她找个年轻点的,妈妈却说:“年轻的男人缺乏责任,年纪大点儿对我女儿好就行了。”每当我想起这话时,我总会忍不住流泪。看得出,妈妈时时刻刻都想着我,爱着我。  相似文献   

8.
一所重点小学的女孩,她的父母离异,自己跟着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她今年才12岁,然而她的行为却令人震惊:她经常以买东西为名,想方设法骗奶奶的钱;她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谎说父亲是大官,母亲在美国,穿“名牌”,去发廊,一次过生日就花掉200元;她追求异性,常和高中的学生结伴游逛,上网吧,打游戏机,还经常借故逃学。她甚至说出这样的话:“即使我长大也让父亲养着,我才不去上班呢,上班实在太累了。如果父亲不给我钱,我就去歌厅当‘三陪’,看丢脸的是谁!”年仅12岁的女孩有如此言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深思。孩子…  相似文献   

9.
界限     
朋友来我家玩,看宽宽自己一人睡一个房间,还自己收拾玩具,她感到很惊讶。她的女儿6岁,仍然没法跟父母分床睡。她问我怎样做到不让孩子跟父母一起睡,我笑笑说,如果她知道我的睡眠训练方法,肯定觉得我铁石心肠。父母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容易在孩子的哭闹声中软下来,放弃自己的界限而满足孩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她的高尚就在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塑造的是青少年的灵魂,谁赢得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说她伟大,她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说她光荣,她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做人的标准,鞭挞丑恶,把美还给学生。说她无私,她倾自己的所有知识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像父母,以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她像兄长,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做一名班主任,就要为了孩子,奉献一片爱“为学生奉献一切”,这是我在实践中信奉的准则。1994…  相似文献   

11.
母亲眼中的孩子:一个完全的窝囊废 马艳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个孩子当初在医院里肯定抱错了!”如果不是极度失望,相信没有哪位父母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7):124-125
离不开的小贴画 女儿2岁半,开始学着和我“谈判”了。从超市出来,我两手还拎着东西,她伸手要我抱,要是不理她,马上就会大哭。我只好对她说,如果她能自己走,我就给她买小贴画。这招还真灵,她马上就收住眼泪。难道以后让她听话,我一定要使用“贿赂”这一招吗?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平台     
《广东教育》2004,(3):57-58
本月聚焦:坦然性教育根源:社会道德环境给予青少年过多的负面影响学生心声:其实我们对许多东西很迷惘,心理上非常孤独《床前100次梳理乱发》的作者自称为梅丽莎·P,她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缺乏对她的关心,更缺乏爱心。长期以来,父母根本不了解她在做什么、需要什么,甚至从4岁开始念书的时候起,她的父亲就从来没有过问过她的所作所为。她之所以决定把她的经历写出来,就是为了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也为了不再重复以往的历史。她说:“我希望这本书就像药物治疗疾病一样,帮助我解解毒。现在看来,我过去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普绪客则表…  相似文献   

15.
肖梅 《家庭教育》2001,(9):20-21
主持:有位父亲来电询问:“我女儿3岁刚上幼儿园,几次送女儿见到老师时,老师也不和我们说女儿在校情况。女儿回家常说大班的王老师夸她儿歌念得好,很乖。而自己的老师从来不提。我想,女儿正在适应一个新环境,此时老师的主动性很重要,我很想和老师谈谈,又感到这位老师性格内向,我们的意见是否会让她难堪,关系弄僵了,对女儿更不好。有人建议给老师送礼,我也觉得不妥。和老师沟通,我没有经验,特别想请教有经验的父母。”孩子一上学,父母就少不了和老师打交道。怎样和老师沟通,真正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本期6位父母朋友,将和我们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薛涌 《课外阅读》2010,(10):36-37
女儿7岁时,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看了看我们家,然后问:“你们家是穷的还是富的?”女儿坦然回答:“属于偏穷的,你们家呢?”“属于偏富的。”另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糟了,你们连住的房子都不是自己的。”对此,女儿都能淡然处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低。这源于我和她妈妈一直比较关注她对贫穷和富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俞群 《家庭教育》2006,(6X):36-37
有一次,女儿要到邻居朋友家去,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可以,并且要她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但是,那天不知为什么,她12点半没回来,过了10分钟才回来。我什么也没说,只指了一下表让她看。她知道迟到了,道歉说:“是我不对。”吃完饭,她就赶紧换衣服,因为我习惯每星期二带她去看戏剧、电影等。我让她再看看表,说:“今天因为时间来不及,戏是看不成了。”于是她流了眼泪。我只说“真遗憾”,未采取别的手段。如果看戏来不及就改去看电影,那就毫无意义了。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我 女儿还不到3岁,特别不省事,爱扔东西,爱打人,你越是不让她动的东西她偏要动;真是气人!”;“我儿子刚2岁就特别任性,不听大人话,到商店要这要那,不给买就又哭又闹;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不抱起来哄他就没个完,真拿他没办法!”…… 上述种种令父母们感到困惑、忧虑、气恼的儿童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诊断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征”。它是发生在1岁~4岁儿童身上的一种不近情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这类儿童仅在无端发脾气过于频繁;父母不堪其…  相似文献   

19.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张老师。她总是面带笑容,每次见到她,总觉得她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时的我握笔姿势很僵硬,五根手指像鸡爪子,因此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难看得很,就像“鬼画符”。为了这,父母可费了不少心思,有好几次甚至不惜对我动武。但是都没能治愈我的“顽症”。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少年时开始就一直遭受痤疮的痛苦,这使我缺乏自信心,而且总是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久前,我有一天情绪非常糟糕,我站在那里觉得自己真是很悲惨。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从我身边急匆匆地走过去,她突然停下来,转身向我走来,她的小脸上一脸的严肃,我低下头看着她,她突然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呼:“你真漂亮!”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又急匆匆跑走了,把我一个人留在那里。虽然她只有七八岁,可是她却花了20秒钟对我说了一句非常善解人意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