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拔苗助长"是中国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至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当下的中国教育,拔苗助长的案例屡见不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您的孩子比您更成功"等教育口号,告诉我们不少人正在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相似文献   

2.
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6周年纪念日,世人皆知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对他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较少关注。1927年10月8日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当有了儿子海婴后,有人曾讥笑鲁迅对海婴太热爱,鲁迅为此写了首《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他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毕生都很关心并致力于儿童教育工作,认为这与我们民族前途有很大的关系。鲁迅正是站在这样的理性高度上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儿童的成长以及青年一代的发展。在他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更是用了大量的篇章对封建伦理道德摧残儿童身心发展的行为进行尖锐的批判,并由此形成了他深邃的教育思想。鲁迅从接受封建正统思想到兼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社会,对儿童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鲁迅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辞书《辞海》人物词目中[鲁迅](1881-1936)一条曰:原名周树人的鲁迅系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那么鲁迅先生是不是教育家呢?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内容太难了,又枯燥,老师只顾自己读书,方法又单一。这是幼时鲁迅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分析鲁迅幼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时听到的答案。我听后感触很深。我们现在施行的是现代教育,老早就脱离了陈旧腐朽的私塾教育,为什么学生还是那样讨厌学习,乃至学生学到"三味书屋"时发现鲁迅上学可以在课堂上"画画儿",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文教育的理想追求是;思想的自由,精神的独立,人格的全面。这恰恰暗合了鲁迅"立人"思想的精髓。从当前人文教育岌岌可危入手,重在探讨鲁迅"立人"思想对于现今高校人文教育的根柢作用:主张由内而外唤起学生的人文自觉,实现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健全。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11,(7):46-46
回溯90年、甚至更早以前,在我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徐特立、杨昌济、方维夏等。这些教育家为我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这些教育家都可以称之为"人民教育家",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洪琣 《学语文》2012,(3):11-12
王富仁在《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说,20世纪有四个人中华民族是不会忘记的,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胡适和鲁迅。他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缔造者""我们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象征"。如此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内赢来一片赞誉之声,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脉络,说明杜威教育思想对各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旨在"以史为鉴",结合本国的国情,探索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在大学中都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该课程缺乏鲜明"时代意识"和回应时代文化问题的理论自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善中国文化通识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以教育为基本途径,同时始终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探索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道路,要求深刻揭示当代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特征。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未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新的根本动力。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区分"以人为本"和"未富先骄"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熊璐 《文教资料》2011,(9):123-124
中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差异促成了两者在教育思想上的区别。西方文化中关于如何锤炼人性的讨论由来已久,把人的教育中理性和感性的作用分裂开来,两者泾渭分明。而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和合"精神,这一特点在中国的教育思想上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7.
曹兴戈 《师道》2011,(4):39-41
媒体报道,奥巴马总统夸奖了中国教育,也表示了对美国教育的不满和改进的愿望。这消息听起来颇有点令中国教育感到"骄傲"似的。  相似文献   

18.
让世界充满爱,是人们的向往;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学校教育是智慧的启蒙,包含着知识、思维、理念等人生之道的底蕴和价值取向。所以,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时每刻体会着"爱"在教育工作中无可替代的非凡作用,并每时每刻用"爱"育"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李工 《中学教育》2005,(11):23-26
就像一位美国汉学家所说的:中国人,中国社会都在鲁迅的书里。毫无疑问,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则是这笔遗产中最丰富的矿藏。因此,当我们关注“目前的教育”,讨论“做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便不能不到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矿藏”中寻找精神资源。[编按]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说"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称自己毁坏小弟的风筝、不让小弟玩风筝是对小弟进行"精神的虐杀",先生因此而自责,甚而写下这篇"忏悔"的文章。是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名人也都有过要让孩子玩的说法。孩子在"玩"中懂得生活,学得技能,发展个性,学习创造。然而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严肃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简单化为知识的灌输,使得课堂学习过于抽象和枯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