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面临的最大核威胁既非来自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也非来自国际恐怖组织,而是恰恰来自自己的身边;美国人不知道,他们曾经多次生活在核梦魇的边缘,而制造这些核梦魇的正是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当地时间2月15日刚刚发生的纽约核电站泄漏事故以及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被曝光的核武器工厂特大安全事故一定会让了解真相的美国人心有余悸.在这同时,许多美国人都在考虑一个令他们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如此严重的事故居然被口口声声"自由、民主"的政府隐瞒这么多年呢?  相似文献   

2.
编读互联     
《新作文》2005,(6)
来信节录:现在的大人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只是一味地询问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设计的路线去成长?为什么一定要叛逆?他们大人提出的问题我给不了答案,可我想说为什么你们不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的错往我们身上推呢?难道非得我们乖乖的,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你们才满意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还不如去克隆一个好孩子呢。其  相似文献   

3.
一 我拍过一幅美国"越南战争阵亡者纪念碑"全景照片,还有一幅局部的,是纪念碑中间的部分,又恰好那里摆着一个不知什么人送来的花圈.记得我当时见到这座纪念碑的时候,看着上面密密麻麻战死者的名字,心里很沉重.心想,他们为什么而死啊?后来,看到那带有野菊花、红玫瑰和常青叶的花圈,色彩鲜艳,十分靓丽,把我当初看到黑色花岗岩上一排排战死者名字时的沉重,减轻了不少.但我还是想:美国老百姓怎样评价这场战争呢?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战死者的呢?  相似文献   

4.
8 岁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 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问:但是电视上说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有找到。 答:伊拉克人把这些武器藏起来了,我们的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 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使用呢? 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人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 伯呢? 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被杀 答:因为它的政府是我们的朋友。死,也不自卫呢? …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13,(12):33-33
去过美国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感觉美国的衣食住行都比中国便宜,而他们的收入又比中国高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的呢?今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6.
有些读者来信抱怨说,为什么我与同学的关系总是搞不好呢?为什么大家都不能和我友好相处呢?为什么原来的朋友会疏远我呢?并且为此十分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困惑。一个人的人气旺不旺,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时候也许是别人的问题,但有时,我们也不妨检讨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生的“STOP OUT”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里主动地停止学业,离开学校。如果直译,可以译做“休学”。 美国的大学生中有多少人休学?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离校的这段时间里都干些什么呢?大学方面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出现休学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下边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中心的统计,1960—75年期间,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基本上稳定在四年前第一学年的入学人数的50—53.3%。其中,还包括用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获得学士学  相似文献   

8.
8岁的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但是电视上说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找到。答:伊拉克人把这些武器都藏起来了,我们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用呢?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人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呢?答: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不一样,他们宁愿被杀死后进入天堂。要记住萨达姆是一个残忍的独裁者。问:他有多残忍?答:他对人民严刑拷打,滥杀无辜。问: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8岁的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但是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找到。答:伊拉克把这些武器藏起来了,我们的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呢?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呢?答:他们的文化跟我们的不一样,他们宁可被杀死后进入天堂,要记住萨达姆是残忍的统治者。问:他有多残忍?答:他对人民严刑拷打,滥杀无辜。问:我们在巴格达干什么?答:我们…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家庭     
“请将火鸡与配料递给我。”这个简单的请求会使你想起什么呢?如果你是美国人,你会想到感恩节。对美国人而言,火鸡大餐象征感恩节。感恩节提醒了美国人什么呢?——他们的家人。感恩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个节日,家人聚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美味的火鸡和火鸡腹中的填料;家人一起去看游行、去看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以及去享受同聚的时光。家庭对于美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传统的美国家庭被称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指丈夫、妻子和他们的儿女。今日美国的一般家庭有两个或三个小孩(或者再加上几个宠物)。在一些文化里,大家庭住在一起,甚至…  相似文献   

11.
"太阳为什么不是方的?鱼儿为什么不和人一样行走?我们怎么就摆脱不了影子呢?……"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探究是他们天生的本能.法布尔说:"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  相似文献   

12.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说了几千年,翻开二十四史,成就大任的也是不胜枚举;可是仔细想想,这些“斯人”比起心智被苦、筋骨被劳的诸君来说,可算是凤毛麟角了。而在采访这些高校特困生时,我也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过去,我们总是沿着“这个人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苦,但意志是如何如何的坚强,志向如何如何的远大,学习如何如何的勤奋,最后是如何如何的成功”的轨迹来描述这样的人和事。而现在我们是否应当考虑得更深一些,为什么他们会成功,而有些人却不能?当然,成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是,我觉得更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小孩子天生就是怕写作文的。其实不然,美国一位教育家通过调查证明:90%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儿童只占10%左右。照此说来,大部分的小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怕写作文,而是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可为什么我们所碰到的学生都怕写作文呢?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犤案例一犦一年前,我接了一个新班,我对我们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全班40个学生有30个怕写作文,3人“谈作色变”。我问他们为什么?刚开始,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我再三鼓励,他们就滔滔不绝:学生1:作文太难写了,再努…  相似文献   

15.
明明很开心,大笑,却会笑着笑着哭起来,似乎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心理学家近日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科学家们猜想,人在表达强烈的正性情绪后,需要用负性情绪对自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基于这样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招来志愿者观察他们如何对待可爱的婴儿,以及他们身处快乐相聚场景时是如何表现的。科学家们还测试了他们调整紧张情绪的能力。结果发现,在欢聚时会哭出来的人,同时也是会掐可爱婴儿脸的人;而这些人习惯对正面信息进行负面表达,可以更快地调整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6.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侍弄着一片花园侍弄得很好。有人不解地问: “你看不见这些花,为什么还要种呢?”盲人回答说: “一,我虽看不见可我能闻到花香。二,因为会有很多像你一样的人从这路过,看到这些花,他们会心情很愉快,这样一天都会很顺利呢。”听到这,这个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活着不一定是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这个事例和下一段的总结联系不够紧密,应侧重在亮点上而不是生命的意义上。) 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亮  相似文献   

18.
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和男(女)孩不一样,我为什么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小便呢?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男(女)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会感到尴尬和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处理。回避?斥责?打骂?恐吓?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又应如何面对与处理呢?一孩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就像是对诸如“天为什么要下雨”“鱼为什么会游泳”之类的问题一样,仅仅是满足于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已,并不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什么?是一种像金钱一样可以节省、花用或浪费的东西吗?或者它像天气那样,是一种我们无法掌握的东西?全世界的时间是不是都一样呢?你会说,那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管你去那里,一分钟都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一天是24个小时,以此类推。嗯,也许是这样吧。但是在美国,时间的意义不只是如此而已。美国人视时间为一项宝贵的资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说"时间就是金钱"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教育随笔     
陈丹 《教育艺术》2004,(10):41-42
一 当学生谈到对现在所学知识、科目为什么没有兴趣时,许多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今后没有用处。“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知识呢?”是学生经常爱抱怨的一句话。 现在的学生己不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教什么就好好学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够等原因,看得不够全面、正确。作为老师应该对他们这样的想法加以分析和引导,一旦学生没心思学习了,他就不会再做任何努力,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就反问学生:“那什么知识才有用?你是否只学这门知识就够了?每个人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