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离婚>是鲁迅于1935年11月6日创作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后来收入他的小说集<彷徨>,向来评论都认为小说的主导思想是反封建的,是"五四"时期反封建主题的延续,本文试图从以往反封建主题的思考中走出来,为作品寻找一个新的解读角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主题嬗变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规律。认为女性小说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传统爱情主题———社会参与主题———寻找“本我”主题的衍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三大主题涵盖下的女性小说各自的产生原因、各自的特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的任务 ,并试图以此来探索女性小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题嬗变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规律。认为女性小说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传统爱情主题→社会参与主题→寻找“本我”主题的衍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三大主题涵盖下的女性小说各自的产生原因、自自的特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的任务。并试图以此来探索女性小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中,村上春树以"偶然性"连接其小说中一贯出现的主题———"消失/缺失与寻找",借此拓展了人物寻求真实自我的超验的"异界空间",并表达对自我探索的本体论式思考:永不放弃寻找自己的所寻之物,同时静待"偶然性"的到来,这两者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小说无论在主题结构还是在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层面上,都巧妙地凸显了"偶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7.
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重要组成,批判主题也是"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批判主题的作品很多,考察这些作品与"五四"同类题材作品的异同,无疑会对把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有帮助。文章认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表现出了不自觉的步步后撤,"后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自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被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8.
《等待野蛮人》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第一部小说。小说采用同故事自身叙述的手法,揭示了帝国野蛮与残暴的本质,引发了读者对文明与野蛮的深刻反思,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小镇行政长官对"帝国文明行为"的不敢苟同到最后公开的反抗可以体验到库切在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时对人物主题功能的技巧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小镇行政长官的人物建构入手,解读其在小说主题建构中所起的主题功能。  相似文献   

9.
众多学者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多着眼于对文本进行研究,涵盖了主题、象征手法、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方面。就小说主题而言,研究对象不应只是文本,还应以语境为背景,探索在"冰山原则"风格下塑造的人物身上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人格的三重模型支配,其心理分析方法在探讨小说主题时更加关注作者意图、文本表现和语境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男女主人公看成社会的缩影和海明威人格的化身,深入挖掘小说的深层主题——失落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
苦难是余华小说喜欢反复渲染的主题。进.20世纪90年代,苦难主题不但被继承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在“苦难”中寻找着温情和“爱”,让主题话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亵渎到救赎,显露了作者开始探讨人性的真谛和哲学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一直是小说考点中的难点。教会学生如何回归文本,寻找小说文本中的“抓手”,并通过这些“抓手”透露的信息来把握小说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变色龙》为例,谈初中小说主题探究的三个“抓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边城》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歌颂自然美、人情美,反映的是和平美好的世外桃源生活。本文作者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边城》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的包办婚姻制度,亦即封建的社会制度,作者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辨析,认为只有抛开表象,才能探寻到小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寻找”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悲剧性存在——终极目标永远在前方,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抵达。具体到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体现的悲剧意蕴来看,“寻找者”先验设定的悲剧境遇是前提,而“寻找”与所找事物间的矛盾与冲突则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夫.艾里森创造性地将黑人音乐融入小说《看不见的人》之中,深化了黑人寻找身份的小说主题,颂扬了非洲裔美国黑人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本文试图解析《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探讨其在突出小说主题、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汤姆·麦卡锡在《记忆残留》中,以主题——并置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伦敦表面看似风平浪静而实则暗潮涌动的独特景观。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记忆缺失、试图通过完美的情景再现来寻找真实感觉的主人公。基于加斯东·巴什拉的"外与内的辩证法",文章拟从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个维度探析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并认为该城市宛若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安全、权力方面掌控着神秘的空间,致使主人公对真实的焦虑持续发酵,进而反思现实生活中恐怖事件造成的悲剧,揭示当今个体存在精神危机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漂泊模式与寻找主题是互为关联的存在.漂泊是叙事的基础,寻找则是精神的皈依,是抒情的根本.通过漂泊模式与寻找主题的契合,完成了小说叙事与抒情的交融,以诗意的声音传达着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在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式的漂泊寻找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人类内心普遍的焦灼和困惑,因此也就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20.
《日瓦戈医生》中的死亡象征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写作手法.由此,各种象征主题也相应出现.本文将对小说中出现的,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象征主题--死亡象征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说明该象征主题在小说主题意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