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学思路"冷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甚至有历史学家还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时代称为"后冷战时代"。"冷战"教学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其第23个专题"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规定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世界历史,其主要时代特征是世界呈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为此,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可以从政治力量的对比、国际关系的格局、经济发展的趋势三个方面入手,掌握时代的特点,捕捉时代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问题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后开始呈现出高潮发展和蔓延发展的趋势。已经从单一的经济、环境污染等全球化问题逐步发展至世界各个领域。全球化的多元发展,揭示了世界各地区、各国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世界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冷战格局的结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  相似文献   

4.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1983年发布牧函<和平的挑战>,在综合罗马天主教社会训导与美国文化和政策传统的基础上,对20世纪后半期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993年,他们又发布牧函<在和平中播种正义的收成>,在后冷战语境中继续倡导天主教的和平理念.研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这两部和平牧函,有助于透彻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主导话语已经不再是"民族国家利益",而是人权和人的尊严.虽然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的"民族国家主权自决"以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准则还依然有效、依然重要,但其局限性在21世纪新的国际格局面前已经十分明显,这一点需要正视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历着"二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呈现出复杂性和多维性,"单极""两极""多极"等已难以全面概括或反映当前世界格局的现状,世界格局日益呈现出多维、立体、复合的结构状态。实力因素及非实力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直接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当前,美国站在财政悬崖的边缘,欧债危机遭遇新一波险情,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大幕徐徐落下,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世界发达地区的欧洲表现尤为突出.德国统一,东西欧力量更趋失衡,中东欧国家为了摆脱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纷纷提出"回归欧洲"的口号.这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独立的必然,亦是中东欧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使然.叙述欧盟东扩的演进过程,重点分析欧盟东扩的原因,并就欧盟的动态发展给予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政治日益右倾化,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从叙述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入手,深刻分析了其特征及原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政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5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在过去5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美国比较教育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比较教育评论》50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苏对抗的格局促使教育规划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部分。60年代到90年代的冷战时期,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持续发展,但是其发展初衷仍在于美国的"大国"思维和"国际竞争"策略,9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者们逐渐摆脱了冷战思维,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解决贫困和教育落后等问题,增进发达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如近年来文献对"德育与政治、意识形态"、"跨文化与国际化"等研究主题充分关注,关注的地区焦点也从中心转到边缘。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仇永平 《新高考》2005,(4):47-48
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些变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国际关系史历来是世界现代史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根据复习迎考的要求,向同学们介绍复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专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政治日益右倾化,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章从叙述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入手,深刻分析了其特征及原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政策,同 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下册中增加了《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两课,本文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的内容作一个简要说明,以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一课主要讲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政治情况。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冷战后的国际形势、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大幕徐徐落下,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世界发达地区的欧洲表现尤为突出。德国统一,东西欧力量更趋失衡,中东欧国家为了摆脱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纷纷提出“回归欧洲”的口号。这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独立的必然,亦是中东欧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使然。叙述欧盟东扩的演进过程,重点分析欧盟东扩的原因,并就欧盟的动态发展给予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与欧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5.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权高干主权"的观点是冷战后少数西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歪曲和割裂了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学界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观点,认为"极"已难以准确地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结合冷战后全球化不断发展,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世界政治现实,提出了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和判断,认为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成立后,美苏的对峙和冷战,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成为大国谋求自己利益的工具.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换,为联合国发挥其维持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在格局转换之机,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将对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冷战的结束是本世纪末发生的最大历史事件,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将直接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认为新的国际关系中,五极结构是主要框架,经济竞争是主要方式,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同时,着重说明中国在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国的一贯外交立场.中国是世界的安全力量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视域下,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不是简单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判断标准的两大阵营对垒的雅尔塔两极格局,而是以是否维护世界和平,是否尊重平等与独立等国际关系法理基础,以及国家的独立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为依据的"两极"至"三极"的世界格局。通过敏锐捕捉世界格局的微妙转换,毛泽东积极、及时地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调整,从而使中国在险象环生的国际背景下能够始终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