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胡伟略先生近著《人口社会学》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学文库学术专著之一 ,已经与读者见面。该书有德高望重的陈岱孙先生写的序 ,除绪论外 ,分甲———一般理论与历史篇、乙———人口行为社会学篇、丙———人口发展社会学篇三篇共十六章 ,结论为可持续的人口与社会发展 ,共 4 6万字。在社会学的旗帜下 ,人口社会学是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 ,它与社会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人口学深化的结果。人口社会学通过对人口行为的社会分析 ,探究人口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社会分析要比社会学分析广泛 ,可能而且应当包括经济分析。人口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科学的分化,教育社会学在揭示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结构造功能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成为教育界中一个用全新的社会理论审视教育问题的学科领域。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千人百四,众说纷云,直接影响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试图澄清这一基本问题。”一、“教育社会学”的定位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争论,主要在于,它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就是说,是“教育社会学”还是“社会教育学”?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的《中国教…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在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基础上,用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分析了社会分层现象.对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做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考察我国英语教育与社会流变的方方面面,以及英语教育自身系统整体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变迁、社会系统、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等角度阐发英语教育的社会学基础兼论社会学视角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发挥国家宏观调节控制———学校中观氛围营造———师生微观正确定位的各方作用,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6亿多社会成员开展了十分活跃的网络社会交往,而且因为缺场的网络空间和传递经验的生成,社会空间和经验事实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分化。缺场空间的迅速扩展,传递经验对实地经验的导引和助燃,已经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尖锐挑战。社会学对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利益结构为基本分析工具,从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博弈、利益整合的视角,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涵义、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政治社会学的解读。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有分化而无悬殊的社会,分化、差异造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而利益的零和博弈与过度悬殊则又造成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从利益表达、利益聚合的高度进行体制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利益协调能力、调控能力和凝聚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于社会环境概念的解读,指出现在社会关注的心理社会环境。在经济学科的内部都遵循这里以最大化的目标,但是社会结构的膨胀和功能的分化,在学科的内部已经不能完善的解决自己面临的关系了,实现对流式的交换关系必须在研究领域实现学科的综合化,社会学和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在广度深度和侧重点上都不同,在综合化的今天我们能相信社会学关于它的研究能有很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因而,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朱汉国教授:今天我们讨论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问题。何谓阶层?社会学中的阶层概念与政治学中的阶级概念,具有相近的含义。它指由于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与此相应,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也会从一个侧面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1912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遽转型的一个时段。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层间的流动。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阶层分化现象。这种分化带给社会稳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挑战。将构建合理的、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阶层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是应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阶级也迅速地分化出了若干个阶层,农民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新社会阶层。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问题,探索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原因及其特点,这对于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课程分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分化的社会学分析吴永军自古以来,任何社会都在把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知识分配给不同阶层的人,在学校教育领域由此产生课程分化现象。对此,不同学科、不同理论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学理论从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的强弱来阐释课程分化的可能性;教育学理论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变化,以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之根源:有效治理机制的缺失、传统的大学理念的丢失和社会结构分化进程的滞后。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的主动建构相结合是塑造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后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知识失业日益成为我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相脱节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对知识失业所引发的社会焦虑、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等社会后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济南大学学报》2006,16(1):90-90
唐斌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近年来,社会公正(正义)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2)中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3)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4)关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国内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基于对中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现实把握和敏锐观察,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学的核心学科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社会公正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话语。第二,在整理和研究西方正义理论以及论证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广州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广州个案研究李江涛郭凡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莫过于亿万农民从世代躬耕的土地上解脱出来,或是在本乡本土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或是离乡背井,涌入城镇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的机会。就广州和珠江三角洲来说,外来劳工...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学生“贴标签”(labeling,又称“标定”),并授于不同知识的过程。教师这种“标定”的社会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学业,使其产生分化,成为“社会分层”的“预演”与基础。本文将运用社会学的“标签理论”对教育评价作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戴婷 《现代语文》2006,(8):101-102
一 “中介”是艺社会学的基本范畴,是艺社会学不同于一般艺学的立足点,它支撑了艺社会学体系构架中的所有范畴,揭示了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艺社会学的本义不仅在于确认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于寻找这两端之间的中介环节,探究它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它揭示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双向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洞察日常生活中个体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其生成和运作的规律。文章通过分析布迪厄社会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惯习、场域和资本,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和权力的联系方式,以及教育如何起着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的学术目标具有政治性,因此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围绕着反抗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他的社会学诗学包括两个方面:就社会学美学而言,指出文化隔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就文学社会学而言,分析了文化生产场的发生和结构,并指出对于支配着文学生产场的根本信念即艺术自主性的坚持,乃是反对符号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布迪厄社会学诗学对于中国学术语境的积极意义应予以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