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鬼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迷信指人死后能离开躯体而存在的灵魂。"尽管鬼是一种迷信的东西,却被许多人认为是非常神秘、可怕的。与鬼有关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乐道,流传甚广。有不少人甚至声称自己曾见到过鬼,而无神论者则认为鬼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亲爱的朋友,你相信有鬼吗?鬼又在何方呢?本期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片断1:师:(板书:鬼。)问学生"鬼"字一共有几笔?按部首查字法查什么部首?见过鬼吗?什么是鬼?生:(回答得完整而多样)师:原来,在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误以为是神在主宰着世界的一切,人生在世,凡积德行善者,死后就上天堂成仙;凡恶贯满盈者,死了就下地狱成鬼。据说鬼的形象丑陋恐怖、变化无常,所以人们都怕鬼。(在"鬼"字前板书"怕"字。)  相似文献   

3.
一、人鬼相恋故事产生的缘起人鬼相恋,大致是说死者与生人为偶。这类故事的产生,有其悠久的民俗、心理与文化渊源。在我国古代,灵魂(鬼魂)崇拜无疑为人鬼相恋故事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我国古代的鬼魂崇拜与对天帝和祖先神的崇拜共同构成了传统宗教。较另二者稍晚,鬼魂崇拜是在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出现以后开始产生的。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早自殷商时代就盛行杀殉的风习,奴隶主幻想到阴曹地府去的灵魂也受到服侍,而又不寂寞清苦。当时的人们还普遍地认为,鬼魂不仅能感恩报答,还可怀怨复仇,视人们对其态度,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4.
"鬼打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夜晚或郊外,会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转,走不出去.能与"鬼"联系起来,其神秘程度不言而喻.其实,这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迷路是同一类现象.对后者人们可能会有点着急上火,但绝不会感到有什么异常;对前者却觉得不正常,甚至产生恐慌心理,原因是它发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这不是见"鬼"了吗?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09,(2):50-50
鬼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迷信指人死后能离开躯体而存在的灵魂。”尽管鬼是一种迷信的东西,却被许多人认为是非常神秘、可怕的。与鬼有关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乐道,流传甚广。有不少人甚至声称自己曾见到过鬼,而无神论者则认为鬼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亲爱的朋友,你相信有鬼吗?鬼又在何方呢?本期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鬼专指死人,在灵魂不灭观念支配下,先民认为死者的灵魂就是鬼.灵魂的聚居处,就是鬼的生活场所.部落不同,人们幻想中的鬼的所在地也不同.东夷族认为人死后鬼魂归山,变成山鬼,山是鬼的聚居地.这是楚文化中的东夷文化基因.本文以人死为鬼这一观念作为研究山鬼形象的出发点,认为山鬼是人死之后所变的鬼.<山鬼>表现的是鬼魂归山观念,描述的是女鬼在深山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怪事:高中女孩竟被"鬼魂"缠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女生杨晶(化名),身材瘦小,脸色白中略显苍色,眼中透着愁云,神态显得很疲倦,让人感到她内心似乎有某种急需解决的困扰。坐在咨询室里,她问:“老师,您说世上真有鬼魂吗?”我一愣。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学生中信鬼神的人很少,与学生打交道这几年,我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事。我想,这女孩一定遇到了问题。我肯定地说:“当然没有鬼,你说呢?”她略带羞涩地说:“我也知道应该不信鬼,可我却时常想像鬼魂附体的事。”我轻柔地提示:“能说的再详细点吗?”“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和受的教育,我知道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可是我脑子一空下就忍不住想鬼魂附身的问题,真害怕有一天被鬼魂附体,上课时也忍不住地想,结果影响了听课的质量。我告诉自己不要想,可越抑制越想,越想越怕。老师,你说怎么办呢?帮帮我吧!”她恨不得我能给她一副灵丹妙药。根据她的描述,我初步断定她患了强迫性神经症,就一般而言,病因大致有三种,一是精神因素,儿童在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精神受到刺激会使她忧心忡忡,胆战心惊,这是诱发强迫症的主要因素。二是人格因素,具有弱型气质的人易患此症。三是与家庭因素有关。她是什么原因我没直接问,而是先肯定她:“你在内心承受着这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化视角解读王尔德的短篇小说《坎特维尔城堡的鬼》。与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的特点不同,虽然此小说也是一个有关鬼的故事,但由于故事发生在欧洲和美国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中鬼魂出没的场面却不再具有恐怖的效果,变得滑稽可笑但又蕴含深意。文章从3个方面解读这篇小说:首先从文化角度评述小说中"新"、"旧"两个世界的冲突和调和;接着分析达成二者调和的小女孩弗吉尼亚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论证主人公西蒙爵士的鬼魂是堂吉诃德式的形象,而《堂吉诃德》是这篇小说的潜文本;最后,以《坎特维尔城堡的鬼》的双声性作结,揭示出这部短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判官令     
扫墓的鞭炮声惊动了阴曹地府。判官大怒:"阳间这是怎么啦?每年的今天人们都肆无忌惮地放炮,今年又加了个‘更’字。"众小鬼忙说:"这是人们祭奠我们呢。他们说这样会让我们幸福。""胡说!这样我们就能幸福吗?相反,倒让我们不得安宁。他们哪来的炸药?""回判官老爷,是孙思邈发明的炸药,"一小鬼回答。"把孙思邈给我叫来!""是!"孙思邈进了大堂。判官问道:"是你发明的炸药吗?知道你的发明造成了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中的“毁鬼”指用语上对鬼的嘲弄,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中国鬼化自身的局限性,历代唯物论对鬼魂观念的批驳以及普通民众对邪恶事物既畏又鄙的传统心态密切相关,“毁鬼”实质上表现了人们对世俗势力的不满。  相似文献   

11.
鬼魂观念虽不始于佛教和道教,但释道二教都毫无例外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并且发展了鬼魂观念;鬼魂观念也不始于儒学,可不少儒者同样相信宇宙存在着鬼神.毫无疑问一切鬼戏都在塑造鬼魂形象,敷演鬼的故事.于是鬼魂便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促成了鬼戏与儒释道之间的联姻.就儒释道而论,它们有仅千方百计地把鬼戏用为传播各自思想的载体,而且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鬼戏的内容以及形态风貌.而就鬼戏而论,有些剧目的确忠实地接收了并宣传了儒释道的思想;但更多的剧目对儒释道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它们对儒释道所采取的态度是“拿来主义”,并将之进行改造以丰富自己,实现自己的剧旨.也还有这样的情况,即鬼戏把儒释道的思想引入剧中不是为了宣传它们,而是作为对立面进行评判.本文即谈儒释道同中国鬼戏之间的关系,重点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人来玩吗     
13.鬼鸡偷吃鬼东西一只鸡蹦蹦跳跳,还拍着翅膀:"我是鬼鸡,我是鬼鸡。"这只鬼鸡好像喝了酒。"你是不是喝酒了?""哈,哈,哈。"鬼鸡张大嘴巴,哈着气,"是酒味吗?不对,是鬼味。我是鬼鸡。""我在问你呢,你  相似文献   

13.
谁在闹鬼?     
位于英国伦敦西南部的汉普顿宫,是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1485—1603)的国王亨利八世兴建的王宫,也是英国著名的“鬼屋”。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不断传出“闹鬼”的凶耗。一些人更是绘声绘色,传言闹鬼者是当年被砍头冤杀的贵族凯瑟琳·霍华德等人。他们阴魂不散,时时出来作祟。与汉普顿宫齐名的另一处被人们大肆渲染有“鬼”的地方,是爱丁堡南桥的一些建于18世纪的穹顶。传说这里有一个会拽人衣服的男孩鬼,还有一位会推人并在人耳边悄悄说一些污言秽语的布茨先生。汉普顿宫和南桥穹顶真的有鬼吗?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理查德·怀斯曼博士,决定实地…  相似文献   

14.
树叶与天空     
大师问,天空大吗?弟子说,大。大师问,树叶大吗?弟子说,不大。大师问,天空能挡住人的眼睛吗?弟子说,不能。大师问,树叶能挡住人的眼睛吗?弟子说,能。大师说,所以,挡住人们视线的、迷失人们心智的、阻碍人们前进的,往往是生活中的一小片"树叶"、一小点疙瘩、一小步坎坷。  相似文献   

15.
在结束一重生命,人会进入怎样一种时空,进入怎样一种境界?对此,历来有天上、地下的传说,也因此有许许多多关于天上、地下的艺术品.鬼魂正是人类惊人想象力的创造.而且鬼文化也成了世界性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人类文化发展而发展,又受科学的制约而不断萎缩.然而即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有时还会疑惑,这世界究竟有没有“鬼”?有些什么样的“鬼”?  相似文献   

16.
本在对“鬼”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化影响进行了探究,认为崇拜鬼魂、畏惧鬼魂影响了先民大部分的生活形态,直至今天其影响力仍未消除。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保留下来的一百多部剧本中为我们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一大批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更为特殊的是女性鬼魂形象的塑造。文章从女性鬼魂形象分类和女性鬼魂形象的艺术特质两大方面来论述这一特殊的形象类型。主要讨论了冤鬼形象、情鬼形象及其舞台表演的形象性、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女性鬼魂形象中所浸染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世界上有鬼吗?我的答案是:"有!"你们可别不相信,我家就有三个"鬼"!哎——别跑呀!我们家的三个"鬼",只在自家闹闹而已,绝不会出来追吃你哦!因为这三个"鬼"分别是:唠叨鬼妈妈,烟鬼爸爸,还有调皮鬼我——绍芳。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这三个"鬼"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9.
在元明戏曲史上,有一批为数不少的魂梦戏。甚中有的是鬼魂戏,有的是梦戏。魂梦戏指的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鬼魂的形象,或作品主要是通过梦境来展开情节的。所谓鬼魂,有的是先人后鬼,或鬼后变人;有的则一出现即是鬼魂。梦戏中有的是梦境占作品的大部分;有的虽不占大部分,但却处于关键地位。以上的情况我们姑称之为魂梦戏。  相似文献   

20.
《哈姆莱特》与《窦娥冤》是中西剧坛的两大名剧,都描写了鬼魂复仇问题,都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批判现实。在鬼魂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意蕴方面都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