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们真不该随随便便对孩子指手画脚,凭空捏造那些所谓的“创作题材”。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在此处,无限丰富和变幻的想象的世界就在此处,而不在别处。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别处     
许多人现在都喜欢说“活在当下”。他们用这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踏实、务实,也用这一个词来总结和归纳经过种种历练后对生活的感悟。“活在当下”的现实主义态度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内容和色彩却需要更多别处的东西来丰富。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生活可能更多是“在别处”的。什么是别  相似文献   

3.
怀念冬天     
枯树,是我偏爱的一种执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纯粹,纯粹地让人想到死亡。那时的天空很空旷,蓝得象海。我觉得我应该有双翅膀,不属于这块被冷漠冲刷得一干二净的土地。总想“生活在别处”,但“别处”是个什么概念,我不知道。世界的尽头仍旧是世界,“别处”或许只是一个凄美而无奈的借口。  相似文献   

4.
钟燕燕 《师道》2008,(1):61-62
上学前,父母生活在别处。 我跟着外婆一直住在姨妈家,与一大群表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姨父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常年在外。偶尔回家,见了我,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嗯,长得有点像妈妈,你的妈妈可是一个才女。”那时候,与姨父的谈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说话总是和风细雨的。即使淘气的表兄弟犯了错,也从不见他打骂。  相似文献   

5.
笑对生活     
“因为不能流泪,海蒂选择了微笑”一语,显示作者运用材料服务于主旨的功力。但是,此文还需要升格:围绕第二自然段“生活在别处”展开写,回答“如何高瞻远瞩地笑对生活”,并且按照“必要而又充分”的要求选择材料——突出某个侧面。还有一条升格的途径是:舍弃“书袋子”,写作者自己“如何高瞻远瞩地笑对生活”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何处     
范秋明 《湖南教育》2014,(10):57-57
很多人都对当下的生活很不满,身在生活之中,心在生活之外,心与生活相脱离。这非昆德拉笔下超越平庸的"生活在别处",而是逃避现实的另一种"生活在别处"。  相似文献   

7.
文学有一个绕不开的母题,即对远方的追寻。远方是距离的产物,是充满诗意的期待,也是未知的无尽可能。兰波诗句“生活在别处”,近年来甚为流行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无不给被当下生活限制想象的人以安慰。杰克·凯鲁亚克甚至直接以“在路上”为他的小说命名,可见远方对生命的诱惑,远方自然而然成为行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平静的池塘     
黄小平 《小读者》2012,(3):17-17
“我怎样才能让别处的水流进我的怀抱呢?”池塘想。 一只从湖边飞来的小鸟说:“只有舍得让自己的水流出去,别处的水才会流进来。”  相似文献   

9.
只爱陌生人     
《阳光搜索》2005,(5):39-41
有一种生活,永远在别处;有一种信仰,与现实无干;有一种爱,在旅途绽放。那些深深浅浅的相识,那些大美无邪的瞬间,那些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陌生人,存留在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所谓旅行,不只关于认识世界,更是关于认识自己。陌生的生命,别处的生活,激发我们重新发现自己,认知自己。  相似文献   

10.
“La vie est ailleur(s.生活在别处)”1968年以前,兰波将这句话从嘴里或笔尖创造了出来;1968年,这句话被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1968年以后,米兰·昆德拉将这句话发扬到极致,弄得世人皆知。生活在别处,真的是一句好话。似乎可以释为名词“,生活在别的地方”;亦可理解为“要生活在别的地方”。这是一句蕴藏着丰富情感的诗句,这是一种诗人们疯狂热衷的情绪,这种疯狂使他们的脑袋都冒烟,呈现出一片梦幻般的灿烂景象。昆德拉借主人公雅罗米尔之口发出了一声令母亲哑口无言的感叹:生命像是野草,是某种忧伤而徒劳的东西。女人的,或者说具体些,一…  相似文献   

11.
兰波,一位并不为大部分人所知的天才诗人,在曾经的索邦大学留下了一句属于全世界的隽永诗句:“生活在别处”。那是个仅仅由4个法语单词组成的句子,却渗透了关于生命最深刻的思考。别处,即不在这里。这便是生活的样子,永远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咫尺天涯,生活种种是需要人们不断去感受、去发现、去体悟的。荷尔德林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在当下的环境,生活的诗意旱已所剩无几了。物质的极大满足,带来的却是精神的极度匮乏。无数人打着生活的幌子。忙着赚钱。忙着算计,忙着力争上游。忙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可忙碌的人们到头来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这实在是一个只有目标,却没有理想的时代。修身与求索,就是要寻找那“别处”的生活,寻找那遗落的理想。要知道你的心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生命的终结。那是读到一本好书时的满心欢喜,那是路过一处风景时的怦然心动,那是回忆过往种种的恬静英好……张扬地活抑或从容地过,都不过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之下8篇文章,关乎追求,关乎财富,关乎远行……对于生活的迷惑每个人都会有,希望作者们的思考与感悟能对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窥行广州     
广州,一直被外来人奉为"搵钱"的天堂,也一直是外来者的寻梦之地。"生活在别处",我们总期望另一种经验外的生活经历,当真的生活在别处时,我们才恍然,羁旅在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我每天的生活,都进行着与广州人无异的生存法则。说粤语,吃粤菜,听粤剧,广州人的生活美学早已融入我的体内。但我不想重述一些随便在旅游书里就能翻到的广州,我想展示的,是以我眼看广州,以我手写我心的广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恨不得有多远飞多远的女子。我说不清楚我对广州的情感,既厌恶它的市侩,又倾情于它的岭南文化;既不屑它的纸醉金迷,又庆幸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城市功能。或许就是因为这种说不清的纠结情绪,让我毅然选择留下。今年的艺考,我全部选的都是广州本地的学校。这次写广州,是我写作的一个重要转折。必须承认,这是开始,而最好的还在九曲回廊后。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这句名言,几乎概括了所有人的生存心理。无沦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觉得自己的生活平庸狭窄,枯燥乏味,一成不变,每天的日子都被衣食住行所填满,毫无光亮。  相似文献   

14.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一番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痛苦煎熬。《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他既渴望生活,又想逃离生活,始终相信“生活在别处”。典型的再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惘。  相似文献   

15.
有着“花园之城”美名的新加坡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眼球。今天,我们请来了生活在新加坡的Sammi,让她带我们体验一番那儿的生活吧!  相似文献   

16.
这四个词都有“拿、取”之意。bring指把人或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译作“带来”、“拿来”;take指把某人或某物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拿到别处。译作“带走”、“拿走”。bring与take是一对反义词,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这四个词都有“拿、取”之意,bring指把人或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译作“带来”“拿来”;take指把某人或某物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拿到别处。译作“带走”,“拿走”。bring与take是一对反义词,方向性都较强。通常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家泰迪犬皮蛋的“馋”闻趣事,真是说也说不完. 平时,我们说什么话,皮蛋根本不上心,尤其是犯错误遭批评的时候,更是把头扭向别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只要我们说“吃饭喽”,那可不得了,不论它先前在哪,在干吗,都会像一阵风似的“刮”进厨房。然后尾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心目中,沈从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也许把沈从称为浪漫派作家并不为过。沈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但湘西世界并不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现代“桃花源”,那是一个原始民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社会,而30年代都市“现代明”的侵入,推动了湘西社会朝现代化的演进。《萧萧》是沈从最富有写实意味的作品之一,但它分明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刘香兰 《江西教育》2007,(12):15-15
一、走选生活,力求写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办,西方的天空,还色……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作者峻青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