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加平 《上海教育》2007,(3B):36-38
《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将“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并在具体目标中强调要“全面建设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学习文化”,也就是要“坚持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建设有活力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打造教师学习文化”。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把握住几个关键词:有效学习、自主发展、学习型团队、学习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从BBS到Blog,从微信到抖音,一个开放的、没有边界的、随时随地的网络学习社区,  相似文献   

3.
以学习型理论为基础的团队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等,随着学习型团队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学习型教务处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务处团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优秀的学习型教务处团队建设首先要深入了解学习型团队的发展背景及其深远意义,学习彼得·圣吉、加尔文、坎特等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其次是重视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评估,构建制度化和层次化的学习模式,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的学习行动机制;最后要重视个人和学习型团队的关系,协调好自身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协同进步、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作为湖北省荆门市城区最年轻的一所小学,青山小学自建校以来就把“阳光文化”和“教师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航标灯,以“共同自主发展,共享成功快乐”为办学思想,“以快乐、博学、自信、超越”为出发点,以打造“学习型学校”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个体反思和共同成长,积极探索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工作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青小阳光团队”教师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和“教师工作室”、“信息化校本教研平台”、“三网合一平台”的推行,有效拓展了学习交流群体,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网络,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以个人的学习为基础。同样,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工程师,应该是选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失去者和弘扬者,是学习型社会的探索者、先行者和示范者。因而,教师的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国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发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除了教师要变更课堂教学外,班主任还应致力于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学习型班级是“团队——自愿式”学习的班级。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教师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实施反思性教学和开展校本学习,使一般教师向学习型教师转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其中“教师发展为本,有效学习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何为教师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学习决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操作实施步骤。这里呈现的两篇文章,一篇来自一所农村中学校长,一篇来自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人员,两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师的学习,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业已成为国际及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打造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天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天外")教师队伍的现状,阐述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实践做法与经验,探索以理念引领,以技术搭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冯君 《成人教育》2011,31(3):72-73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子系统,能够为教师自我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并凭借“共同体性”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和意识,构建扁平学习共同体,有力促进学习型组织的生成,通过学习不断实现共同体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型组织,具有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超越性、人文性五个特征;学习型学校具有明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从个人学习走向团队学习、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发展性学习”,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目标体系,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策略有:发展共同愿景,培育学习文化,制度从“管人”转换到“促人”,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提出“自我造血”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对策,阐述了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前提、中心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而学校要在依靠老教师“看家”,靠中年教师“当家”的同时,更要依靠青年教师来“发家”,这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以青年教师成长为着力点,以创新学习组织为切入点,以丰富学习内涵为突破口,力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并成才,走上了学校发展的快车道。一、创新学习组织,激活成长动力1.组建学习团队。要最大效能地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我们必须依靠一支专业团队,以专业团队为学习单位的组织,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肖淑荣 《考试周刊》2012,(69):131-132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形式之一是“自主学习模式”.它的运行基本上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高中学生一般已不满足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他们希望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自主探究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种子教师培养成为近年来教师专业提升的新趋势,它因聚焦一个主题,解决当下教育飞速变化的某个研究领域人才需求而受到青睐。研修模式可以构建便于操作、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径,打通一个由传统文化种子班教师的培养,带动一个区域的教师文化素养整体提升的脉络,发挥种子教师的最大效能。2015年以来,区域通过连续三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教师培养的探索实践,构建“点”上启动、“线”上推进、“面”上普及和“立体”发展的“点、线、面、体”研修模式,实现一个种子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自我、带动他人,团队合作成长带动新团队专业发展的“滚雪球”发展,引导种子教师学以致用,推动区域文化素养整体提升。研训模式成为区域教师队伍提升的新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思路,为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学习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要通过确立目标,重视“终身学习”.强调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引导教师确立“团队学习”的观念,建立和完善进修、实践机制等措施.建立学习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构建起以专业为单位的学习型团队的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要遵循正确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策略,力求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文化的变革,是教师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的综合变革。教师团队建设,是建设优质教师团队、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且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团队建设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多种模式。要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真正发挥教师发展学校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真正形成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合作型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20.
徐奋 《上海教育》2007,(3A):35-36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其中“教师发展为本,有效学习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何为教师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学习决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操作实施步骤。这里呈现的两篇章,一篇来自一所农村中学校长,一篇来自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人员,两位作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师的学习,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