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探索高校学生管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垚力  巢波 《文教资料》2010,(27):170-171
“三支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托,只有搞好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形成学生管理的集团军。本文将从“三支队伍”的作用和建设方面提出看法,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6.
<正>为建立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双岗、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校通过资源整合、组织创新和平台建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融合互补,理论教学课与实践教学课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学校加强两支队伍间的互动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兼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人,我是骄傲的。因为在“末代甲A”中,上海是唯一拥有两支队伍的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德比”只在上海上演,只有上海人才能感受到同城大战时那股浓浓的“硝烟”味。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基本上是三大类:灌输、渗透和养成。将这三种教育方法做一形象的比喻,好象是种庄稼。“灌输”就是集中灌水施肥,短时间内给予大量的养料促其生长;而“渗透”就是平时在土壤中的养料、水分不断地渗入到植株体内供其吸收,通过潜移默化的供给以培育幼苗成长;“养成”就是在生长过程不断地加以  相似文献   

9.
漫画生动传神,幽默风趣,给人以愉悦和思考;比喻则使文章形象鲜明,悦人耳目。在《竹影》中,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将“漫画”与“比喻”巧手“嫁接”,形成独特的“漫画式比喻”,使文章形象传神、怡情启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把教育科研中的“媚外”与“移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替外国人拉洋车”。现在,教师的教育科研中仍存在着这种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2.
“一龙一蛇”是庄子的处世哲学,这一思想发源于庄子以前,但由庄子正式提出并且传播开来。汉朝人发展了这种处世哲学为“龙蛇”哲学,并且视此为圣人之道。“龙蛇”哲学中的龙形象是贤者和圣人的比喻,为怎样的人才算做“龙”提供了一种隐性标杆。这种龙形象为后来龙地位的下移从而更加贴近世俗之人埋下了基础。也正是在这种比喻的影响之下,龙形象才不断下移,最终一些文人才能够被称之为“龙”。  相似文献   

13.
刘恒 《中学俄语》2008,(2):58-60
汉俄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与“鼠”有关的成语,“老鼠”一词在汉俄两种文化中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和含义。 老鼠在汉语中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成语“鼠雀之辈”比喻没有才能的庸人;“鼠窃狗盗”喻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像”字句的比喻式和比较式容易产生混淆,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别“像”字句比喻式与比较式。 一、比喻和比较的涵义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比方,它通过把甲事物喻成乙事物,使表述的对象形象逼真。比喻主要有本体和喻体组成,其本体和喻体在本质属性上是非  相似文献   

15.
“比喻”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更加显著,正反道理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更加尖锐。它们本不容易混淆,但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却让我犯难了。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赞颂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后两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普及成果 ,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是摆在我们装备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巩固实验教学普及成果 ,我认为 ,关键是要强化对全县实验教学的管理。我们在工作中有如下一些作法和体会。1 落实和建设好三支队伍 ,是搞好实验教学管理的前提  三支队伍即是学校专兼职实验员队伍 ,乡镇实验考研员队伍和县装备站实验教研员队伍。根据三支队伍的工作实际 ,我们相应制定了《实验员岗位职责》、《宜昌县乡镇实验教研员工作职责》、《宜昌县教育技术装备站实验教研员工作职责》 ,并由县教委行文下发。对学校实验员 ,我们坚持一…  相似文献   

17.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18.
古人很重视对孩子的“言教”,并且“言教”时非常注重运用生动形象、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决不是简单地讲大道理。比喻。这种方法就是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孩子能够理解的比喻中。《胡笳十八拍》的作者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蔡邕为了教育女儿懂得修养人品的重要性,就用“修面”来比喻“思善”。他说:“面一日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对比。两峰对峙,双水分流,让孩子从对比中能更明显地判断是非,分清美丑。韩…  相似文献   

19.
一位智者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好比一个超市,教师就如超市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超市的质量。所以“服务员”一定要热忱服务,优质服务,确保“顾客”满意。这个比喻很妥帖,它生动地描述了教师的社会使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当好“超市”服务员呢?  相似文献   

20.
约翰·多恩是善用比喻的大师,其在多篇布道文中进行了有关“海”的比喻,并在一次布道中专门阐述了“世界是海”。他钟情于“海”这一比喻形象,可以从他的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宗教和文化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