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变修"而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的一场错误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物,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中苏分歧和论战密不可分。对波匈事件的不正确判断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偏离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开始重新估量国内的阶级斗争;中苏分歧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建设的逆向发展和国内出现的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使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阶级斗争,初步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苏公开论战,使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样毛泽东就走上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全民党"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参与了中苏论战的决策、辩论和文稿的起草,也是了结中苏论战的设计者和实现者。中苏论战对邓小平关于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过等思想的形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效果来看,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消极方面大于积极方面,表现在中断了八大开始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形成了"现代修正主义"理论,把"斯大林体制"推向极端,错过了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基于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和判断,不断调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先后两次引导中国从世界体系撤离。第一次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脱离出来,加入到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次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以中苏论战为开端,中国又逐渐脱离世界社会主义阵营。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国际战略,打开封闭的国门,中国逐渐重返世界舞台。上述两次对外战略调整都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进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虽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对国际政治格局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分析和探讨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特征,而且对我国今后的外交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一、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中苏两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与苏共在国际共运总路线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则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时代基本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共处”、”和平过渡“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引发了双方长达十年的论战。论战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苏大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论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于世界政治格局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与其他各国学者一样,日本学者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日本学术界有关中苏论战爆发的原因、论战涉及的理论问题以及论战所带来的历史教训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深化中苏论战的认识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基于此,作者试图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作一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本文从必要性、原则、内容等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更是发展到了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程度。广西战役便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它是毛泽东歼灭战思想的凯歌,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成功运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学是一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探索研究毛泽东生平实践、思想理论及其发展规律和中国与世界对毛泽东及其思想再认识研究的新兴学科.毛泽东学学科建设,既是中国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又是中国与世界再认识毛泽东及其思想科学价值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五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深刻阐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制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段时期,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和平宪政作了有益的探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肖魁伟 《培训与研究》2010,27(6):54-56,95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文献,也是一篇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哲学文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来源于生活",它体现了毛泽东本人的文艺观。本文主要从他的这种文艺思想的哲学来源入手来探析他的这种"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6.
论青年毛泽东中西融合的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毛泽东十分重视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他受杨昌济思想的影响,主张批判地融合中西化。中西化作为不同民族的历史只淀,各有工短,青年毛泽东能对之加以具体地分析,批判,并融合其优秀万分。这种融合是建立在对国情(包括历史化传统和现实情形两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及研究”基础之上的。他在主编《湘江评论》时,就引进了近代西方资产阶段化来否定封建化,因而促使他更早地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化观“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汉语语言功底雄厚,语言运用十分讲究艺术性,其语录不乏恰当的修辞手段,这便使得他的语言表达相当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含有丰富修辞手法的毛泽东语录的文化图式具有多样性,对其翻译应根据文化对应、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而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毕生革命征程中,他以极大的豪情和壮志,创作出一篇篇举世闻名的优美诗词,为后人展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伟大先行者,毛泽东思想也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改革开放前后的这两个历史阶段是不可能绝对的割裂开来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是他根据时代的变化,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和世界局势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当代历史,其中蕴含的科学发展思想对我国继续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坚持在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