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他的学校这样开展主体性德育:长期以来,在德育的实施方式上,我们简单地采取“大一统”的教育方式,忽略了个性。学校德育从“大锅饭”时代走出来,才是根本的出路。帮助学生实现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完成德性成长,是主体性德育的根本目标。我们着力构建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一、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含义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承认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培养人成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以人的需要为…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道德行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开发的时候,探索以“主体性德育”作为贯穿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的理念,形成了一些对德育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祥春 《教育导刊》2008,(11):58-59
传统的学校德育,较为关注学生对规范的熟悉、接受与遵守,因而在教育中主要使用“灌输式”。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单一使用“灌输式”来进行德育已显得无力与低效,对学校德育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应对策略。我们认为,实施主体性德育也许是解决德育困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德育对象的主体性 ,是当前学校德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说它重要 ,就在于从目前的德育现状看 ,无论教育的主导思想 ,还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都存在着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为此 ,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和实践中加强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的思考 ,这对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 ,提高德育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加强德育对象主体性的理论思考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 ,教育者的教育影响是外因 ,外因要通过主体的内因而起作用。在德育过程中 ,学生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主要在…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德育的关键就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并构建起自身的道德标准。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民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喜爱。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阵地。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开创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德育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网络模式与德育内涵的整合。通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和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观、道德观和民族观,并尝试性地探索有实践与推广价值的激  相似文献   

9.
葛虹 《中国教师》2006,(5):53-54
德育,这一沿用已久的教育术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内涵与外延有些什么变化?我们如何优化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我们如何思考德育现代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一、关于人本德育的定位什么是德育?鲁洁教授在《超越与创新》一书中,专门就德育的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洞察,从现代化和现代人培养的角度,特别提到“培养人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命题或概念。也许它可以为我们思考新时期的德育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无独有偶,叶澜教授在《重建学校精神家园》这本专著中将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归纳为简单的八个字——“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国主体性德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主体性德育之提出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道德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主体性建构而展开的。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德育才是切实有效的。目前,关于为什么要实施主体性德育,我国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作了分析:一是现实的角度。绝大部分学者在提到主体性德育时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的。他们针对学校德育脱离实际、学生对德育产生逆反和恐惧心理、德育时效性低、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这些不尽…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如何理解德育?用什么方式实施德育?如何发挥德育的作用等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周久志:校长,学校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仅仅停滞在“以管代育”的道德“规训”的层面上,忽视了德育主体——学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价值。作为校长,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让德育回归主体。一、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按低、中、高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确立学校德育的主体性框架和工作思路,建立相对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是体现学校德育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德育走向成功的可靠保证。要准确把握构建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机制,必须从定位、理念和目标等方面有清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学校德育环境单一,提出要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整合,改善学校“孤岛”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和具体的建构设想。同时分析和提供了在德育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性德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主体性教育向纵深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谓主体性德育,概括而言,指的是学生主体在教育者引导下,自主地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包含有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发展是主体健康发展的支撑,学生德性的建构是主体的自主建构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对这些理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人的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 一、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道德行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开发的时候,探索以"主体性德育"作为贯穿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的理念,形成了一些对德育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德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体现,与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把学生变成纯粹的教育客体的客体性德育不同的是,主体性德育是将作为德育对象的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和道德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以高校主体性德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及特征,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构建,为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培养一代德才兼备、能够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德育是当今德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主体性德育,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分别从主体性德育提出的原因、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来进行论述,以期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